孔子反对“非其鬼而祭之”,那么对于符合“礼”的祭祀呢?孔子又是什么态度呢?四个字——存而不论。不管孔子是不是真的认可鬼神之事,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那也是普遍的信仰,孔子当然不可能脱离他那个时代,何况对于超自然的存在也真的很难是完全的否定的,孔子如果不想成为全民公敌,自然也是不可能去绝对否定的。何况,祭祀本身对于社会也不是毫无用处。孔子更看重的是“礼”的教化作用,如果没有更好的替代品的情况下,孔子是主张保留对于社会稳定有作用的那一部份的,但是不要过分,也就不要违背“礼”的要求,即便是祭祀当时公认的应该祭祀的那些神灵。孔子的态度也是不要“过度”,在孔子看来,那样也是谄鬼。后文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这里暂且不举例说明了。我们想想现在大庙小庙里面的那些“信众们”,有几个人真的知道信仰的是什么呢?不过是想用个猪头,交换自己的欲望罢了,真的不知道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大概这些人将神佛都看成是贪官了。给俩银子,就给你办事。呵呵。神佛如果真的是哪个样子,还有什么值得崇拜的呢?
上半节与其说是说鬼,其实更是要传达一个观念。那就是不应该作的,就不要作。否则作了也是无益而有害的。
下面要说的就是应该作,而不去作的是什么呢?孔子告诉我们说那就是叫做怯懦、就是没有勇气。这里的“见义不为”同样的也不能完全的理解为现在所说的“见义勇为”的反面。如果以现在意义上所谓的,只是从狭义的理解为那些什么拦惊马、救溺水、抓小偷一类的事情,那是简单化的。是把孔子看小了,孔夫子的含义要大得多。
不应该作的,就不要作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