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沃伦·海尔曼


 

郑磊

 

       20111218日,距圣诞节只有一周时间,海尔曼-弗里德曼公司的网站上贴出一篇长文讣告,沉痛宣告该公司创设合伙人沃伦·海尔曼因白血病的并发症与世长辞,享年77岁。

       沃伦·海尔曼这个名字,投资界的人士并不陌生,他曾在风云际会的年代服务于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在26岁那年,成为雷曼兄弟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在事业巅峰时曾担任雷曼兄弟的总裁。当然,他与雷曼兄弟后来的倒闭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海尔曼就离开投资银行界,转向更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和社会领域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海尔曼,不仅仅是杰出的投资银行家,还是投资家、慈善家、艺术家和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人们总是诟病和金钱打交道的人身上沾满了铜臭味,一生追求享乐富贵,大腹便便,整日出入豪门大户的聚会,觥筹交错,酒气熏天。或者是孜孜以求地追逐金钱而过着没有任何情趣的生活。这些印象与沃伦·海尔曼完全不沾边,作为从事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后辈,笔者不仅羡慕海尔曼在业内的辉煌业绩,更崇敬他急流勇退,不断变换角色,尝试各种新生活的勇气。海尔曼是金融投资行业出身的“卓异分子”,其成就和社会影响力非常人可以企及。

       和相当多的金融传奇人物一样,沃伦·海尔曼来自金融世家。F. 沃伦•海尔曼1934年出生在一个在美国加州金融业地位显赫的家庭。其曾祖父伊赛亚. W. 海尔曼1871在洛杉矶成立了农商银行,曾帮助哈里逊·奥蒂斯创立《洛杉矶时报》并策划了一些著名的融资项目。最为人称道的是,伊赛亚在1905年的一次抵押物拍卖中收购了富国银行,并采取措施增强其影响力,该银行为整个加利福尼亚州乃至美国西部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海尔曼的父亲是旧金山的一位重量级投资者,叔父弗雷德·海尔曼是雷曼兄弟公司的一名高级合伙人。尽管后者曾帮他在雷曼谋到一份工作,年轻的海尔曼毕竟还是凭借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实力,后来在华尔街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海尔曼在幼年就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作为”。 11岁时 ,他独自一人骑马70英里去萨克拉门托玩,惹得母亲大怒,将他送到圣拉斐尔军校接受严格管束。当然,他的母亲也是一个独具个性的不平凡女性。她16岁便取得飞行员驾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空军。海尔曼丰富多彩的一生,演绎了家族非凡的基因。

       海尔曼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了本科学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深造。毕业后,渴望独立的海尔曼放弃进入其父的风险投资公司工作,进入华尔街。这可能完全是因为他对“独立”的追求,海尔曼和其祖父一样,渴望完全拥有自己的企业,而不是为企业工作。离开雷曼兄弟之后,他与人合伙开办了自己的风险投资企业,而不是走继承父业的路。

1959年,海尔曼在雷曼兄弟找到一份投资银行部的工作。当时的投行业务很传统,使用的是公司自有资金。他在那里负责过上市保荐承销、销售和资产管理业务。1970年雷曼公司从合伙人制改为公司制后,内部派系斗争加剧,矛盾重重。在海尔曼1973年就任公司总裁后不久,公司出现了严重危机。固定收益部门购买了将近15亿美元的政府长期公债,而当时公司只有不到2 000万美元的资金。这个对利率下注的结果,直接威胁到雷曼公司的生存。海尔曼硬着头皮做了一件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亲自解雇了那个引荐自己入行的亲叔父。这件事让他终身难过。为使公司转危为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几乎全在公司用餐,将员工数量由1 300人减至550人,辞退了很多与其共事多年的合伙人。他在雷曼的工作风格很独特,对任何事情,他先预测雷曼的保守派采取什么措施,然后反其道而行之。他厌憎贪恋权力、内部斗争、不敢承担责任以及懒于思考,经常大发雷霆,因此得了个绰号“海尔曼飓风”。由于雷曼缺乏足够的资本,因此业务模式只能转变为以交易和承销为主,而海尔曼的真正兴趣在于投资,这促使他于1977年下决心离开雷曼。

 海尔曼在开始人生第二个辉煌阶段之前,在波士顿工作了八年,其间组建了两家不同的投资公司。在波士顿工作了八年,其间组建了两家不同的投资公司。其中运营较好的是海尔曼-弗雷投资合伙公司,也就是目前仍在运营的经纬创投的前身。波士顿的工作为海尔曼从事风险投资积累了宝贵经验。1981年,他回到加州,与雷曼兄弟公司合作改变皇冠齐勒拜奇公司的融资结构。由此结识了时任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常务董事,两个人的合作开启了海尔曼的私募股权投资生涯。1984年,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海尔曼-弗里德曼公司。期间通过对李维斯公司的16亿美元管理层收购,迅速成为一家领先的私募股权公司。他们还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交易案:广告巨头扬雅公司的资本重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股份制改革,以及收购互联网广告公司DoubleClick。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海尔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投资风格:以少数股权投资为主,注重管理战略的引导,帮助投资组合公司创造价值。这种做法在全球几大私募股权公司中具有独特之处。作为投资家,需要和投资银行家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海尔曼成功地实现了转型,他浓缩数十年经验,总结出核心原则:“对于任何潜在投资,在被证明无辜前都是有罪的。”他还指出“无论何种投资,我相信一个积极的投资者应该不断重新评估公司的基本面、管理团队以及潜在的投资回报”,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

 作为资深金融和资本市场人士,海尔曼并非到此为止。他在慈善、音乐文化传播等公益事业上的成就,是其灿烂一生的第三乐章。这位面相清矍的老人曾两次完成100英里的长跑,是出色的五弦班卓琴弹奏手,他资助组建了民谣乐队并参与全国巡演,致力于旧金山养老金改革和教育事业。他还每年在金门桥公园举办蓝草音乐节,让人们免费听音乐。在去世前他为此设立了基金,资助这个群众性的音乐节在未来15年都能续办。海尔曼因在音乐文化普及方面的成就被选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海尔曼实现了勤奋工作、积累财富和回馈社会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