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如果有充足的粮食,又有充足的军队和武器,政府就可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得很特别,他说:“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要从粮食、军队与武器、百姓的信任三项中去掉一项,那么去掉哪项合适呢?”孔子说去掉军队与武器。子贡说如果还是迫不得已,必须从这剩下的两项中再去掉一项,那该怎样取舍?这时孔子回答得很坚决,也很经典,以至于成为了各色政府共同标榜的原则“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那就去掉粮食。没有粮食不过饿死,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是如果人民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国家是立不起来的,也就会完了。在为官上,孔子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带了一个好头,那就是有原则、有思想,真做官、做好官,而且是认真做官。
作为全权负责公检法的官员,处理案件,审判官司,当然是他的首要任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时候,他一改以往由贵族官吏根据惯例专断判决的习惯,而是从“仁”的精神出发,将民主的东西引进诉讼。将凡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找来谈话,一一问询他们的意见,然后他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做出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孔子为鲁司寇,断狱讼,皆进众议者而问之曰:‘子以为奚若?某以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当从某子几是’。”(《孔子家语·好生》)
当官得为民做主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