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协商的前提是主体对等
平等协商的首要前提是主体之间的对称和平等。对称是指协商双方要有对应关系,平,即是不倾斜、不凸不凹 ;等,则是数量、地位、程度的相符。如果不对应、有倾斜、有凸凹,和数量、地位、程度上有差距,其协商也就无平等可言了。
既然是平等协商,那么双方就应该有合乎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界定。正如竞技台上、搏弈赛场一样,必须有明确的标准来限定两个参与主体。不能设想,让一个94公斤级的举重运动员与一个56公斤级的举重运动员去同台比试;也不可想象,让一个自己的车、马、炮被对方辖制的象棋手去与对方对弈,这样怎能称得上平等呢?
总观企业里的平等协商,大体上都是建立在工会与企业行政领导“ 对话 ”基础上“平等”协商。然而,企业行政领导既代表资产所有者主体拥有财、物大权,又是企业全体职工的统领者 ,拥有对职工升降 、去留的“ 删割 ”权 。这样的协商工会做为职工主体的代表者,岂不就成为“车、马、炮”被行政辖制了的“ 空城老将 ”吗?这种不是对应关系的,有倾斜、有凸凹的,数量、地位、程度上都不相称的“平等”协商,不能说是一种真正的“ 平等 ”协商。这种实质上的主体不对等,无论作任何形式上的“平等”姿态,也会顺着实质上的倾斜滑入基因层次早已决定了的不平等之中。这也许就是工人运动多少年来的“平等”协商,也“平等”不起来的本质原因。
解决本质问题还是要从本质上来理顺关系,扭转倾斜、找平凸凹。从企业的本质构成来看:企业都是由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及其所有者构成的。物力资本所有者我们已称其为股东,他们是含有社会过去积累成果、当代社会劳动和独立于人体以外的股东直接过去劳动的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投入者;那么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职工,我们不妨称其为“力东”,他们是含有脑力体力劳动和生命量的人力资本投入者。“力东”和股东是企业本元性的缺一不可的一对投入者 , 这是具有人的权力的独立平等的两个主体 ,是在性质 、作用、地位上相互对应平等的两个主体,这两个主体才真正是企业中唯一可以平等协商的对等主体。如果这两个主体能真正平等、融洽地合作这才是企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如果世界范围的“力东”和股东都能真正平等、融洽地合作那就是我们“地球村”之大幸了!
可惜的是 ,自有工会以来工会就被人们当做 ,并且工会自己也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被辖制了“ 车、马、炮 ”的“ 空城老将 ”,涣散、稀释了“ 力东 ”作为人力资本投入者的有生命的主体人所应有的对自己劳动场所和劳动积累成果进行管理、分配的主体权力。工会一直没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真正成为一个人力资本投入者的主体组织━━“力东会”,去和物力资本投入者的主体组织 ━━ 股东会,平等地管理决策企业中的一切事务。因此在这种基础上的所谓“平等”协商,从来就是一种资产阶级的“高”档次低德性的愚弄“力东”群众的骗术!
新世纪已经到来,在科技进步如此现代化,民主进程日益社会化的现实下 ,工会再进行那种不平等的“平等”协商,那么历史的进步性 、社会的先进性将如何体现?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列宁同志就曾经指出过:“你们在自己的工厂委员会里开会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如果你们在自己的工厂委员会里只注意技术性的,或纯经济性的工人利益,那么,革命就保持不住任何一点成就 ”。工会“ 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现在我们党已经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全方位地为我们驱散了迷惑工人阶级的层层邪雾,明晰了我们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的永远的最可依靠的责任主体。我们工人阶级是社会的主人 ,也是企业的主人 ,是社会和企业行为正负后果不可让渡、责无旁贷的终基背负者。所以我们工人阶级在驱散迷雾后要认清自己的终基性的主体责任 ,从源头上把握自己的主体命运 ,全过程地保障自己的主体责任和主体权力。主体就是主体权力的基础和载体,对主体的任何有形或无形的辖制就是对主体权力的删割,都会造成主体地位的倾斜和主体能动力的缺失。因此被辖制了“车、马、炮”的力东主体代表者━━工会,面对企业行政领导的“平等协商”是一种实质性主体不平等的“平等协商”。
要解决这种不平等协商,关键是要主体对等,从企业治理的源头构成上明确界定“力东”主体和股东主体的地位和权力,使两个主体能够在实质的真正平等、对等的基点上共决企业一切事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 、融进职工心身的现代平等协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国家才能民主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