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网提高水分解氢产量


  物理学家组织网站 2月 9 日报道,涂盖网格状的微小导线即纳米碳网(Nanonets),可采用铁氧化物(iron oxide),这种铁氧化物更普遍地称为锈,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经济高效的平台,进行水分解,这是一门新兴的清洁燃料科学,就是用水制氢,波士顿学院的研究人员的报告刊登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网络版。

  化学助理教授王敦伟(Dunwei Wang)和他的清洁能源实验室率先在2008年开发了纳米碳网,而且在那时就表明,它们是一种可行的新平台,可以用于大量的能源应用,特征是增加了表面积和导电性,这种纳米级网格的制备采用的二硅化钛是一种现成的半导体。

  王敦伟和他的团队报告,涂盖纳米碳网采用的赤铁矿是丰富的,是矿物形式的氧化铁,这样涂盖显示出这种矿物吸收光很有效,这就不需要额外费用来改善这种材料,因为通常需要一种放氧触媒(oxygen evolving catalyst)。

  这一结果直接产生于采用纳米碳网平台,王敦伟说。虽然构成的导线只有人的头发大小的1/400,但是纳米碳网高度导电,且可提供相当大的表面积。它们有双重角色,就是作为结构支撑和高效的电荷收集器,实现最大限度的光子-电荷转换,王敦伟说。

  “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赤铁矿的性能,”王敦伟说。“我们已经表明了赤铁矿的潜在性能,是其基本水平,不需要催化剂。通过使用这种独特的纳米碳网结构,我们已经阐明了赤铁矿在水分解中的基本运行性能。”

  就其本身而言,赤铁矿面临着的自然限制就是传输电荷的能力。一个光子可以被吸收,但没有地方可传输。提供一种结构并增加导电性,赤铁矿电荷传输能力就会增加,王敦伟说。水分解就是一种化学反应,把水分离成氧气和氢气,要引发反应,可以使电流穿过水。但是,这一过程是昂贵的,所以提高效率和电导率是必须的,因为可以使大规模水分解成为经济可行的清洁能源来源,王敦伟说。

  “这一结果突出表明电荷传输在基于半导体的分解水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有些材料而言就是这样,这些材料的性能局限于较差的电荷扩散(charge diffusion),”研究人员在杂志上报告。“我们的设计引入的材料成分提供一个专用电荷传输路径,较少依赖材料的固有特性,因此有望大大拓宽应用范围和方式,使现有各种材料能够用于能源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