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老子与管理智慧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
比如Google最近的净利润增比往年同期成倍地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测。但是,Google并不强迫企业员工追求盈利或者市场占有率,反而是不断创新网络服务模式,竭尽全力为客户提供使用的方便性。尽管Google需要盈利,但它没有钻到钱眼中强求赢利而忽视用户的利益,正是符合百姓本性的这种企业责任感,使它的它经营顺理成章,充分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就奠定了公司获得丰厚利润的坚实基础。Google利润大增迎来滚滚财源,而客户都认为本来应当如此,没有丝毫受到商家盘剥的感觉,因此它完成了企业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
Google的成立是一番简单而有趣的过程。当年的斯坦福两个大学生Sergey和LarryPage在一个研究项目中共同研习了搜索技术。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方向,因为随着互联网上信息的增多,人们一定会需要更准确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样觉得的还有一个有钱人,这个人寄给了Sergey和LarryPage一张支票,抬头是“寄给Google”。
Google说,Don'tbeevil。不要邪恶,要的是自然。争斗、竞争只是外在,“上善若水”,顺应本性才是正道。Google成立之初没有功利,“心,善渊”;Google说要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Google说了,也坚持做了,“言,善信”;Google坚持自己的广告原则和用户体验需求结合,“与,善仁”;Google开创了新网络技术的先河,把精彩的网络服务带给亿万用户,“事,善能”,“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Google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互联网产业的奇迹。
直觉式的产品策划,无为而治,且取得如此的市场成就。“持而锐之,不可长保”。当其他企业磨砺自己的产品机器,意图突破Google的境地时,Google只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用户的身上。Google的清心寡欲,和其他一些企业的处心积虑,谁胜谁负,也许不难知道。因为在没有太多欲望的时候,我们集中发挥的心智一般人难以追及。
一个公司首要解决的是盈利,Google也不例外。可是直到今天,据演讲台前的香港人介绍,Google盈利的98%以上来自广告。这让很多网站站长想不通,用广告也能挣这么多钱?因为他们利用各种弹窗和即使流氓的手段逼用户点击广告,网站也是日渐衰竭。Google相信用户需要广告,不过是需要有用的信息。
这样的广告不知道有谁会去故意拒绝。当Google全面的拓宽广告业务,从forSearch到forDomains,那么这样的收益模式就是连微软也惊叹的Google广告模式了。而Google不断利用广告业务日纳万金的同时,无数的网络用户也享受到了快捷信息服务的体验。广告非但不讨厌,还成为非常有用的东西,这就是Google为人们建立的信念。
另一个赢利点就是竞价排名。Google的广告始终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内容,或者使用各种手段让用户读到你想让他们读但用户不想读的广告,即使你出价再高,Google也宁愿不与你合作。Google竞价首先坚持用户体验,然后是你的出价和广告质量。好的广告即使出价低也可以因为用户的大量点击而提升位置。这样不仅保证了用户的需求,而且是出价方更注重质量,实现良性循环。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老子道德经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表示,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中国企业管理具深刻影响,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谭小芳老师表示,通俗地讲——能量越小,守弱,事物越稳定。《老子》书中很多地方谈到这一点,强调要自觉置身于柔弱的地位,处事要低调,办事要节俭。柔弱胜刚强。第六十六章讲,“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包含一点,能量越小,守弱,事物越稳定。材料是如此,世界上天然材料的结构中,特别是生物体的材料结构,都是最节省的。最典型的是蜜蜂窝,六角形,是最省材料的结构。信息也是如此,在自然界,信息的储存与传递,消耗最少的能量与材料,得到最大的信息量。
低调——不是简单的领导方法或模式,而是一种领导风格。绝大多数的艰巨问题,往往是那些不引人注目、远离镁光灯的人,通过他们谨慎小心、深思熟虑、小而踏实的行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2003年中国诸多企业CEO们的做事风格和对著名企业的观察来看,企业比以前更理性,更“沉寂”了。张瑞敏、倪润峰们在各大传媒上主动的露面越来越少,而企业练内功的势头越来越猛。
在笔者看来,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甚至可以说——低调做人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谭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观点。首先,它告诉我们,人才的外延极为宽泛;其次,它揭示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用人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第三,它告诉领导者,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有未被发现的人才和不会用人的人。“夫惟不争,故无尤”,“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