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CPI破“2”回“1”难消货币宽松预期


谢逸枫:CPI破“2”回“1”难消货币宽松预期

   导语:2012年10月15日上午9时30分,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2.5%,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2%,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2012年10月15日上午9时30分,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1%,环比上涨0.1%。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

   2012年10月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最新的PMI数据,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就是PMI指数为49.8%,较8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近5个月来首度出现回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也发布了9月份的钢铁行业PMI,(字版)九月这一指数为43.5%,环比比上月回升3.6个百分点。9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3.5%,环比回升3.6个百分点,脱离了8月创下的45个月低位,显示出钢铁业形势有改善的迹象。

   央行2012年10月13日周六公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4.8%,远高于市场预期,显示广义流动性有所改善;此外,2012年10月14日周末更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也显示,8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增加55亿元人民币。央行上周六公布的数据还显示,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9万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41元人民币。前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5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766亿元。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市场流动性正在改善。流动性改善的状况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准备金率调整起到时点推延的效果,外汇占款转降为升,降准降息时点或再延迟。

   数据显示,9月末,M2同比增速为14.8%,较上月增加1.3个百分点,M1(狭义货币)同比增长7.3%,较上月高2.8个百分点,M2和M1增速均创下年内新高,同时M2与M1增速剪刀差较上月有所缩小,并创下年内低点,表明流动性确实有所改善。同时,此前两个月负增长的外汇占款转降为升,8月外汇占款增加55亿元人民币便是佐证。外汇占款是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投放于实体经济的资金,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将加剧银行资金紧张。今年4月份我国外汇占款减少600多亿元,直接导致央行于5月份下调准备金率以调控流动性。

2012年1月-9月中国CPI、PPI、PMI走势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CPI 4.5%   3.2%   3.6%   3.4%   3%     2.2%   1.8%   2.0%  1.9%
PPI 0.7%   0.1%  -0.3%  -0.7%  -1.4%  -2.1%  -2.9%  -3.5% -3.6%
PMI 50.50% 51.00% 53.10% 53.30% 50.40% 50.20% 50.10% 49.2% 4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谢逸枫整理

   《凤凰房产》主持人,由请美国格理集团中国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先生对此评论与分析发:

   主持人:谢先生怎么看今日国家统计局的公布9月CPI数据?CPI低位徘徊,是否表示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降息或降准大概在什么时间节点,年内还有几次?

   谢逸枫:9月CPI破“2”重回“1”时代,完成符合市场预期,属于预料之内的事情。CPI增速下降,表明物价逐渐回归正常水平,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低于市场预期,呈现筑底收筑之态势。从9月CPI涨幅看,较8月CPI增速水平2.0%下降0.1%,处于历史低位徘徊状态,CPI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负增长。毫无疑问,物价已经在今年三季度见底,四季度将开始出现小幅度爬波上升趋势。由于前期货币超发,国内市场流动性存在和国外输入型通胀及成本型提高等欧美日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扩张,国内通胀风险依然存在。

   谢逸枫:今年物价有效控制,年内CPI不存在大幅度反弹。CPI低位增速表明低通胀正常运行,说明国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留有余地。一方面是今年9月CPI持续低增速,CPI回落给货币政策腾挪出空间,通胀压力下降,意味着货币宽松政策来临,降息降准空间依然存在。另外一方面是9月PPI、PMI同时“双降”,低于市场预期。9月经济回升疲软微弱,而前三季国内宏观经济数据预期比较悲观,意味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实体经济萧条,外需萎缩疲软严重。三是今年第四季国内经济“稳增长”依然是重中之重。从近期发改委审批项目频繁和投资额达到20万亿及央行多次表态的动作看,中央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虽然央行逆回购已经放量2万多亿,但适当宽松货币政策却是势在必行。

   谢逸枫:预计在本月降息或降准一次,年内至少还剩余1以上次降准和降息。在央行连续两次降息后,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比9月份的CPI高出1.1个百分点。为保持正利率能够刺激消费,拉动投资。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稳定经济增长,今年第四季度至少有1次到2次降息,而存款准备金率也有1次到2次下调空间。考虑9月CPI低位徘徊和PPI连续7月负增长及9月经济回升微弱等前三季经济数据超预期下滑,10月再次降息是大概率。9月外汇占款增量上升,估计会影响到降准备金率窗口预期。其实,央行连续两个月二度降息,且为非对称降息,加上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扩大,中央稳增长的意图非常明显,通胀持续回落也为降息提供了条件。再度降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主持人:请你分析下9月CPI回落的原因是什么?今年政府CPI控制目标是否能够如期完成?

   谢逸枫:9月CPI下降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食品类与蔬菜类的价格控制效果显示。二是国内流动性与外输入型获得控制。三是季节性等其他因素存在。四是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和货币政策没有实施量宽的调整,土地和产品价格稍微下降。

   谢逸枫:通胀压力正在处于下降,通胀回归合理水平指日可待。从CPI走势看,全年CPI会在3%-3.5%上下波动,估计10月CPI开始将保持小幅度上涨,今年政府CPI4%控制目标应该可以完成。今年以来我国CPI呈现加速下行趋势,9月CPI同比上涨1.9%比8月增速回落0.1%,破“2%”重回“1”区间,环比连续6个月负增长。CPI持续32个月保持增速回落,使我国两年多的“负利率”得以转正,为央行通过降息加大预调微调“稳增长”提供了空间。尽管央行已于6月、7月连续两次降息,毫无疑问,9月份CPI1.9%低位徘徊,意味着正式开启降息窗口预期,货币宽松化政策一触即发。9月份PPI同比实现7个月连续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运行放缓,与之相随的是通胀持续低位运行,通缩预期加大,应该谨慎宏观经济会面临通缩风险。

   主持人:如何看8月PPI与PMI数据?国内经济处于什么局面?

   谢逸枫:从9月PPI同比降幅看,8月PPI同比下降3.6%,由8月PPI同比降幅3.5%扩大3.6%,实现今年自2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负增长。同时应该考虑过分放松货币政策的恶果,将使经济陷入新一轮恶性循环,经济前景更不乐观,因此要合理的适度放松货币政策,避免再次重创中国经济。

   谢逸枫:从9月PMI环比降幅看,8月PMI为49.8%,比环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自去年11月以来再度跌破50%荣枯线,显示出经济回稳微弱,但是高于市场预期,较8月份的49.2%上升0.6个百分点,连续第5个月回落,并创下10个月来新低,显示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制造业处于连续收缩状态。出企业需求仍较疲弱,而外需仍然持续疲软。从近期主要国家公布的制造业指数来看,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全球制造业凸显疲软。美国8月芝加哥PMI降至53.0,日本8月制造业PMI降至47.7,创16个月来最低水平;而欧元区8月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低于50%的荣衰分界线。全球需求的萎缩以及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拖累仍在持续,在此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谢逸枫:当前国内企业盈利回落、需求放缓以及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未来政府势必将加大政策刺激力度。目前政策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仍然有限,特别是国内地方财政日渐吃紧,同时近期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加大了通胀预期,这些将限制国内使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空间。另外,尽管近期欧债危机出现缓和迹象,但鉴于欧洲经济仍然处于衰退阶段并且短时间内仍将低迷,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仍不容乐观。对于第四季中国经济能否企稳,持谨慎乐观态度。鉴于目前经济形势,预计第四季仍有降准或降息动作,不过降准的概率更大一些。

   主持人:9月通胀低位运行,对中国楼市有什么影响?

   谢逸枫:9月CPI继续保持低位通胀徘徊,预示货币与信贷进一步放松,意味地方楼市调控微调城市将不断增加,助对楼市回暖。一方面是降低购房者支付成本和还贷压力,解放更多刚需与改善置业者,促进销售成交和。另外一方面是降低房企融资成本,缓解资金紧张趋势。毫无疑问,一旦房贷政策松绑,今年第四季楼市“量价齐稳”,呈现出比去年同期更加火爆场面。

   谢逸枫新增土地与新开工及完工项目供应短缺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明年房价将进入全面上涨。首先是土地低增长供应,而保障房也低供应,新增供应大量减少。市场供求不平衡,房价下降的可能性为零。其次是调控从严基调转向微调进入维稳,年内调控放松预期强烈。货币与房贷政策字已经放松。因此,未来更城市实施放松调控的政策出台。再次是房价已经出现明显上涨苗头,并且连续上涨4个。楼市回暖加快,价随量升趋势出现。同时,购房者谨慎态度转变成积极入市。最后是去商品房库存量快速,房企资金压力逐渐消除,房价缺乏下降动力。况且,今年稳增长的目标之下,全国大量的投资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透支,土地财政将进一步推高房价。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
涨约0.3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7.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17.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68个百分点)。

   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酒类价格上涨5.1%,烟草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同比上涨3.4%。其中,服装价格上涨3.7%,鞋类价格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9.7%,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2.5%,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8%,西药价格上涨0.5%。

   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1.4%,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0%,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5.1%,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2%,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6%,文娱费价格上涨2.0%,旅游价格上涨1.6%,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5.0%。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3%。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2%,水、电、燃料价格上涨3.2%,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2%。据测算,在9月份1.9%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9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08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
水平上涨约0.1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粮食和油脂价格分别上涨1.0%和1.1%,两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0.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5.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其中,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1%、0.4%、0.3%、0.3%和0.3%;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居住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3%。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7%,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7.8%,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5.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4.2%。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6%,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3%,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12.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8.3%,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6.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2.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8%。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4%,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上涨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环比上涨1.4%,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0.9%,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7%,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2.2%,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