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制造业有过辉煌的过去,却难以再造辉煌的未来。
成衣加工、玩具制造,曾是支撑香港命脉的实业。但随着人力成本以及厂房租金的提高,让港商选择了将工厂搬迁至广东。最终,随着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曾经在内地遍地开花的港资公司风光不再,甚至泯然无息。
再看香港本土,金融、贸易、航运这三大中心服务业,在脱离了香港的实业之后,必然夹杂着越来越多的泡沫。97年的金融风暴,让无数中产尝到了房市泡沫的苦果。但是直到今天,香港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为了私利,仍然以保护环境为名严格控制着新地皮的开拓,房市价格居高不降。
再看中央的态度,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到 要继续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自由港的优势,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的金融地位。而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也在公开场合指出,要发展香港作为金融、教育、科研中心的地位,而制造业就不必了,因为“香港没有那个空间”。
那制造业放在哪呢?广东省显然将高新技术产业、高增值制造业这张牌放到了深圳。深圳多渠道吸纳高科技以及创新创业人才,表达出这样一种信息:深圳速度下的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