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出了大问题,不仅无法解决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被加重或暂时被掩盖。
在17日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工作会议上,会议报告的最后两句话是“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民生工作”,本文结合当前大家关切的养老和楼市两大问题,对当前的货币政策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也给货币政策当局提个醒。
一、货币政策与养老:
我们一直听说社保基金有缺口,而且是不小的缺口,这令很多人为自己将来养老的资金来源担忧。但是,有些官方消息也称社保基金增值了若干。老百姓是宁信有缺口而不会相信有增值的。
在自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当中,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多个货币当局都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近前美联储推出QE3,令全球印钞机运转得发烫。印出的大量钞票到了哪里?毋庸讳言,都注入到了银行系统。
然而,银行系统其实根本不缺钱,全世界的钱可以说都在银行系统当中,现金漏出不足挂齿,那么为何货币当局还要如此放量给银行送钱?因为经济危机被看作是投资疲软造成的,而银行是投资的源头,所以就把增量的货币投放给银行。
然而,真正的原因银行是不愿投资,看不到赢利点在哪里,而并不是缺乏投资的资金。银行的钱再多,也不愿意投到回不了本息的领域里,所以,银行就声称自己缺钱,政府要银行投资,银行就向政府向货币当局要钱,也就是让政府多发些廉价的钞票,用来弥补投资风险。
其实,银行系统的这个钓鱼战术可以被社保所借鉴,而且政府应该是更加理所当然地接受。保险和基金本属金融系统,社保基金,其实也是金融系统一个部门。既然货币当局可以把增量的钞票投放补贴给银行系统,为何不可以投放给同属金融系统的社保基金呢?社保基金有多大缺口,货币当局就增发多少货币,直接注入到社保基金当中。
把增量钞票注入到银行系统和注入到社保基金,直接的效果就是都是货币膨胀,但是间接的效果却大不相同。银行本身是一个企业,而且是以敛聚货币实现货币增值为目的的企业,它巴不得投放的货币直接属于自己所有,所谓的投资不过是投放鱼饵的钓鱼行为。这就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银行把投资都赚回去了,再无投资动力的,货币经济也就危机了,停摆了。
但是,社保基金不同,社保基金通过对领取养老金的人群的发放,全部都转变成了消费,养老的实质就是老龄人消费,养老就是老龄人口花钱。没有听说老人们领取养老金之后再存起来留给后代的。如此,老龄化越严重,花费养老金的人群就越发庞大,通过此路线的消费就越庞大。
所以,把货币对经济体的入口由银行系统变成社保基金,不仅仅可以避免银行系统对货币的必然沉淀,而且直接促进了消费,同时解决了社保金缺口对养老带来的威胁。所以,“社保基金”应该是一个首选的经济体的货币入口。以社保基金需求为货币发行量依据才是正途。
二、货币政策与楼市。
咒骂楼价高企的声音不绝于耳,以至于国家要通过货币政策对楼市进行大力调控。
但是,政府的货币政策实际上被所谓的民意左右了,走向了歧途。
楼价高还是低?大家吵得不亦乐乎。但是,吵闹掩盖了问题的本质。所谓的楼市的问题本质是什么?是低收入!而不是高楼价。
价格没有高低,买卖是相对的,卖方漫天要价,买方就地还钱。任何时候都存在来自所谓的买方的通胀问题。价格的本质是“交易比例”,是收入与消费的比例。你去问一问房地产商,问一问那些高收入人群,再问一问温州炒房团,看看楼价高不高。所以说,说楼价太高的人都是低收入人群。房地产商高收入者以及温州炒房团就不会说楼价高。
那么,政府是应该让楼价去将就低收入人群呢?还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迎合楼价?这样一问,问题的答案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让他们买得起房屋,这才是解决所谓高楼价问题的治本之道。反而,试图通过打压楼市来满足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则是默认了低收入者低收入的合理性。当前房地产调控的结果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损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所有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利益,而并没有能够让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还让已经购房的民众财产损失严重,是一个多败俱伤的下下之策。
因此,货币政策再贷款买房方面的倾斜不仅不应该收紧,反而应该进一步加大,通过对刚需购房者最大程度的房贷优惠而不是限制,让卖房者得利,买房者得房,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温总理曾经许诺的“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房贷优惠,就是给低收入者送钱,也可以看作是转移支付的一个变形。在中国,住房的刚需非常庞大,只需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向此领域稍作倾斜,就可以在房地产领域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之下,应该牢记,希望通过市场解决穷人的问题,是一个愚不可及的想法。市场就是交易,是两个持有盈余之物的人即富人就盈余之物在作交易。穷人,就是缺乏交易资格的人,市场是不予理会的。
货币的流动是利益导向的,并不是能够由货币当局左右的。只要货币投放到经济体当中,它就会如同流水受重力引导一样最终走到利益洼地里去。所以,当货币政策由从紧变为宽松的时候,就注定了有着庞大刚性支撑的房地产的调控必然归于失败。
多发钞票当然会引起通涨,但是通涨并不是总是被民众反对的,当一元钱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的时候,也就是当股民手中的钱相对于股票更值钱的时候,他们一样咒骂不绝.而当他们手中的钱买不到更多的股票的时候,他们反而兴奋得满面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