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概念股在美国“国际板”占比最大
解析在美国挂牌的中资概念股之真相(一)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笔者按:中国股民及股评家一致反对中国开放“国际板”,因为他们怀疑并担心让外国企业来中国上市,就是肥水流到外人田,不能让外国企业来中国“圈钱”。然而,美国人好像不这样想,因为在美国股市的“非美国公司”中,中资概念股数量最多,既便中资概念股批量退市,也没人说它们圈钱、骗钱,而是说不再符合持续挂牌标准。
目前,美国国内股市大体由三个相对独立的“统计”部分组成:主板——纽约证交所(NYSE),中小板——纽约证交所所属的美国证交所(NYSE Amex),创业板——纳斯达克(NASDAQ)。为了便于统一口径,本文所说的“美国股市”均指美国本土市场,而不包括纽约证交所与NASDAQ先后并购的欧洲市场部分。以下表述将采用这一固定口径。
所谓美国“国际板”,只是一个抽象的市场概念,特指分别散布在美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的所有“非美国公司”所构成的一个概念市场。因为美国股市并没有设立单独的国际板,而是每个板都允许“非美国公司”挂牌上市。
按境外上市公司数而论,美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板”,不过,若按单个交易所统计,英国伦敦证交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板”,它拥有586家“非英国公司”。
美国股市的“非美国公司”统计(截止2012年10月10日)
美国股市 |
总计 |
NASDAQ |
NYSE |
NYSE Amex |
上市公司数 |
5437 |
2641 |
2390 |
406 |
美国公司 |
4709 |
2316 |
2055 |
338 |
非美国公司 |
728 |
325 |
335 |
68 |
亚洲 |
220 |
146 |
61 |
13 |
中资概念 |
178 |
134 |
31 |
13 |
中国内地 |
145 |
114 |
20 |
11 |
中国香港 |
21 |
13 |
6 |
2 |
中国台湾 |
12 |
7 |
5 |
0 |
欧洲 |
160 |
47 |
111 |
2 |
加拿大 |
154 |
39 |
67 |
48 |
中美洲 |
66 |
21 |
45 |
0 |
中东地区 |
60 |
54 |
3 |
3 |
南美洲 |
36 |
9 |
27 |
0 |
墨西哥 |
14 |
2 |
11 |
1 |
大洋洲 |
10 |
6 |
3 |
1 |
非洲 |
8 |
1 |
7 |
0 |
注:表中数据均分别来自NYSE、NYSE Amex及NASDAQ三大市场统计,由笔者统计整理。
据笔者统计,截止2012年10月10日(以下数据统计时间相同),美国三大股市共有上市公司数5437家,其中,来自美国本土的公司4709家,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公司(非美国公司)共有728家。这728家非美国公司分别散布在三大股市:纽约证交所主板有335家,纽约证交所中小板有68家,NASDAQ有325家。
(1)中资概念股在非美国公司中所占数量最多。
在728只“非美国公司”股票中,中资概念股共占178只(中国内地145只,中国香港21只,中国台湾12只),居世界各国之首,占全部非美国公司总数的比例为24.45%,约占1/4。事实上,除了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共有154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外,其他国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比较少。也就是说,中资概念股与加拿大概念股占了在全美挂牌的“非美国公司”股票只数的一半以上。
(2)中资概念股主要集中在NASDAQ挂牌。
截止2012年10月10日,NASDAQ市场共有“非美国公司”325家,其中,中资概念股134只(内地114只,香港13只,台湾7只),占比超过了40%。相反,中资概念股在纽约证交所挂牌的数量较少。比方,在纽约证交所主板(NYSE)挂牌的中资概念股只有31只(其中,内地20只,香港6只,台湾5只),在纽约证交所中小板(NYSE Amex)挂牌的中资概念股只有13只(其中,内地11只,香港2只)。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中资概念股都集中在NASDAQ市场挂牌,而在纽约证交所挂牌的中资公司却不多,这表明中资概念股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资概念股大多都是通过场外市场“买壳上市”而来的,最能包容“买壳上市”公司的正式NASDAQ市场。
(3)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中资概念股都是通过“买壳上市”而来。
(4)“买壳上市”是中资概念股短命的“第一杀手”。90%以上退市的中资概念股都是“买壳上市”公司。中资企业应该深刻反省“买壳上市”的惨痛教训与负面影响。
注:(3)和(4)将在下一篇博文“买壳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寿命最短”中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