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买的东西一定不是自己能够最有效率生产的产品。能够便宜地买到更好的产品,为什么要劳心费力地自己生产?不必担心我们在所有领域都没有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国家总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当然也总有自己的比较劣势产业。这是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同学们将来有机会深入学习经济学,可以在这个话题上多花一点功夫。
不要怕进口多了,会冲击国内企业,导致失业。本来就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什么要通过贸易保护来发展?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大的,那所谓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况且,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竞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只是企业与企业直接的竞争,更主要的是生产链与生产链的竞争,是生产环节与生产环节的竞争。现在是工业链经济,哪个环节我们可以做,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重要的也不是企业谁所有,跨国公司全球运作,我们很难说是哪国企业,重要的只是有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当年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那个成功了?而选择开放经济的国家,却没有一个不成功。我们为什么要对经济事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我们为什么宁肯迷信教条,也不相信活的事实呢?
交易会使资源流到最善于利用它的人的手中。资源不可能长期闲置,失业不可能长期存在。就算一些企业短期会受到冲击,最终资源和劳动也一定会流向最能有效利用它的生产者那里。这会使社会的总财富增加,中国、外国,所有人都得益。贸易从来都是双向的,中国人要买外国人的商品和服务,就必须向外国人提供他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外国人不是雷锋,不会免费送给我们商品来消费。于是进口就不会导致国人失业,因为如果你不能生产出外国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出来,外国人根本就不会和你交易。没有出口就不会有进口;进口越多,最终出口也会越多,当然,经济的总量也越大。再说了,假如真有本事做到只进口不出口,那岂不是开动印钞机就能换来iphone、波音与奔驰?天下哪有这等好事!那些花纸头最终都会回到中国,来购买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业岗位怎么会减少呢?
所以不要抵制日货嘛。就算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胡闹,也不要抵制日货。当然,更不要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胡闹,我们在家里砸中国人买的日本车。中国人买的日本车,不是日人的车,而是中国人的车。你们记住:与交易扩大相伴随的,是效率的提高与资源配置的改善。任何情况下,交易都是互惠互利的;无论是对外的交易,还是内部的交易,都是互惠互利的。
交易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带来政治和安全上的好处。原则上,一个相互交易的社会,才是最为稳定和安全的社会。不是说交易中没有矛盾和问题产生,而是说一个相互交易的社会,利益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损害别人也会损害了自己,因此大家都会保持一份理性,不至于做出过激的行动来。当今主要国家,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但为什么没有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正是因为经贸往来密切,利益攸关。“英国光荣革命是大家达成妥协,法国大革命则是血腥的暴力。为什么?前者工业化程度高,工业经济是相互交易的经济,暴力革命就不容易发生起来;后者农业经济,农业经济交易程度低,达成妥协反而不易。”中国历代以来也是暴力革命不断循环往复:革命者革反革命的命,然后革命者又被反革命革命。为什么?也是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交易关系不发达,相互间缺少利益的牵制。要是今天中日之间没有紧密的经贸联系,可能早就打起来了。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和撞机事件发生后,很多人的第一反映,要是毛泽东在世,早就和美国鬼子干起来了;似乎是江泽民下软蛋。但实际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大不同于50年代了。以今天中美经贸联系之紧密,如果和美国干起来,经贸往来势必要中断,无数劳动密集的工厂势必要停工,那些满身肌肉的工人们就要游荡于街头,社会就会充满动荡和不安定。因此,不是江泽民下软蛋,实在是因为中美对抗有了极高的成本的缘故。我们对于台湾问题的处理也遵循了这个道理。当年台独势力猖獗,大陆就拼命加强两岸间经贸往来,为什么?也是要提高台独的成本了。
今天菲律宾在黄岩岛搞事,日本在钓鱼岛搞事,我们当然要斗争,但是不要因此而绑架了经济。经济该怎样搞还怎样搞,经贸往来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这才是正道。你们还要记住一句话:贸易是对于战争的替代。一百年前,欧洲打打杀杀的,但是今天欧洲货币统一了,我看财政也会走向统一。我有一个判断,只要亚洲国家经贸往来不断加强,最终亚洲也会走向统一的。那么你们说今天打呀杀呀的,值不值得。不要在那里讲这个受到威胁了,那个安全没有保障了,天下没有什么比让别人赚钱更安全的了,我没有听说过财神爷不安全的。(未完待续)
用经济学的视角与方法看世界(六之五):能买就不要自己生产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