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的新发展


  最近,参加了“京探网”和新京报组织的标杆饮食企业百人谈系列论坛之第七期,主题就是“老字号的新发展”。作为五位嘉宾之一,因访谈时间很短,余意犹未尽,题目挺好,还想再说说。

  主持人介绍原内贸部1990年认定的1600多家老字号,至今勉强维持的占70%,面临倒闭的20%,规模效益良好的仅有10%。其实,这个数据不是统计的结果,也只是凭感觉得出的。企业生生死死是很正常的,老字号本身就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结果。常听到保护老字号的呼声,其实,老字号企业从来不是保护下来的。有生命力的自然能活下去,没生命力的有人扶着也会倒。

  老字号如何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是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无传承不叫老字号,不创新没有新生命。老字号身上有些基本的东西不能变,比如核心业务、比如诚信理念、比如经营特色。但具体的内容可以发展和变化。拿“真材实料,做工考究”来说,你的材和料可以变,但真和实不能变,你的做工可以变,但考究二字不能丢。至于诚信,应该是一万年也不能变的东西。老字号就是信用,就是特色,信用特色装在什么地方,装在品牌里,所以,老字号就是品牌。作为品牌,不只是越老越好,还要与时俱进,该变的东西还要变。现在一些老字号拼命讲自己有多老,这个说三百年,那个就说五百年。顾客关心的是什么,我想,不会谁的年头长就认可谁,最本质的还是你的产品和服务,是你的当代价值。包括正宗之争也是这个道理,正宗不正宗,最终要由消费者说了算,不是自我标榜就有用的。

  嘉宾中有两位是做包子的。一位是天津二商的李女士,她的旗下有个狗不理,一位是北京聚德华天公司的贾先生,他的旗下有个庆丰。我过去谈企业管理时,总爱拿包子铺说事。过去的包子铺就是个小店面、小作坊、小手工业。如何让包子铺成为包子企业,成为包子的现代企业,正是老字号成长过程中一个大题目。现在这两个包子的老字号,都在搞连锁经营,都建设了中央厨房,都在实施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这确实是老字号发展的重要途路,但此中亦有把握变与不变之玄机。总之,市场有规律,环境在变化,谁能满足顾客需求,创造新的市场,谁就能生存并发展。

  主持人还谈到最近湖南百年老号裕兴正餐馆,推低价餐,两荤一素只要10元,三荤一素15元,带来生意兴隆,一座难求。我以为,做为经营之策,谁都有自己的选择权,但不能以此作为老字号新发展的普适之道。物美价廉当然不错,物有所值更应是老字号的追求,但不知裕兴正的天天低价是否可以持续。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老字号的东西好,价格偏高,是正常的。从历史上看,字号买卖的东西应属高端,与大路货、地摊货,自不相同。

  老字号有说不完的话题。老字号有过辉煌的历史、有过优秀的文化,但老字号确实需要有新发展。否则,也只能勉强维持,甚至面临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