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做到身心健康。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

二、实施思路

1、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纠错导行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形象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 

2、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这个重点,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三、实施目标

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文明、预习、听课、写字计算、作业、读记、演讲、记日记等10种习惯。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实施内容

(一)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细化目标: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二)健康习惯

认真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至少有一项体育爱好;课间要充分休息,自觉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做有益于健康的活动;看书、写字时坐姿端正;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学会倾诉,乐于与人交往。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三)文明的习惯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10、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11、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12、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13、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14、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15、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16、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17、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18、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19、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20、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1、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22、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四)预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新课内容,掌握预习方法,学会根据已学的知识或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不理解的预习内容,养成写预习笔记的习惯。

(五)听课习惯

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善于合作交流,乐于探究。

(六)写字、计算习惯

书写姿势要端正,字迹工整,字体规范,不写错别字;计算准确,速度快,认真检查。

(七)作业习惯

回家后主动独立完成作业,不边做边玩,不用家长督促,作业整洁,页面设计合理,不乱撕作业本;做完作业要认真检查,不依赖家长,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八)读记习惯

坚持每天阅读课外读物20分钟,每周通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

(九)演讲习惯

坚持每天演讲不少于1分钟。

(十)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每周不少于3篇,每天睡觉前回想一天所做的事情。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

3、自我约束:结合星级评比活动,利用小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和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

5、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6、班级小干部自我管理:每班各选出文明小天使”2名,绿色小天使4名,对班级同学进行提醒和督促。

7、值周班管理:每周一个值周班,小标兵对班级进行检查管理,同时负责楼梯口秩序、卫生、路队的检查工作。

五、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老师们要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学生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改变了只管所教学生,不管其他学生的错误做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要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及时进行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工作措施

养成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是它的质量确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将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心血,来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养成教育工作受校领导亲自领导,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2、班级成立自律行为纠正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学校成立养成教育监察组(导护值日领导、教师及值勤的小标兵)、重点稽查学生不文明行为,记入班级考核。

3、各班形成自己的好习惯评比考核制度,班级中开辟习惯评比专栏,在元旦之前将分别评选出校级、级部及班级的好习惯少年,并召开全校大会进行表扬。

4、学校建立养成教育工作宣传栏,及时批评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

5、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站(辅导站设在保分健室),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6、坚持周一下午班会拿出一定时间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个周一,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7、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8、加大养成教育工作科研指导力度,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基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9、实行按月进行评比文明班级制度。积分第一名为文明班级,发放流动红旗。

10、定期举行班主任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研讨。

11、各班主任发挥好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功能,并应想方设法取得家长的配合,发挥家长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