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反思创意产业


长沙反思创意产业
 
    众所周知,湖南的创意产业在中国大地上居于领先地位,可以说是发展的有声有色,影响力甚至大于杭州、北京、上海。但是,就是处于这样的地位,长沙的决策者们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认为,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与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基于新的发展环境与新的发展起点,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发展理念。长沙的决策者们认为,必须打造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市场环境、管理模式和人才支撑体系,过去的政策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率先引入新的发展理念,从而把握了先机。目前,不少城市都在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果长沙固步自封,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发展理念,就很容易被赶超。可见,率先起步发展的长沙已经有了危机感。
  ——商业模式。长沙的决策者们认为,文化创意企业创立初期大多盈利能力较弱,难以形成有效的持续盈利模式,对政府输血存在一些依赖。
  ——产业投入。长沙的决策者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政府财政支持与金融市场发育的“双轮驱动”。几乎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都面临着一个“产业化悖论”。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长沙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弱,金融平台的建设更是严重滞后。如果不能取得突破,长沙势必会被后起城市超越。
  ——产业集聚。长沙的决策者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卡通动漫的两个龙头企业中的三辰卡通集团在河西麓谷,而宏梦卡通集团在河东星沙。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都比较低。
  ——体制机制。长沙的决策者们认为,体制和机制制约是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切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才能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市场化是一道高高的槛,任何一家企业过不去,就意味着夭折。
——产业结构。长沙的决策者们认为,总量规模比较大,但其主体部分主要是劳动密集度高、附加价值低的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及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系数大、产业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例较小。
当今世界,创新难,模仿易。因此,创新者的使命就是不断创新。在模仿者的狂追之下,长沙有紧迫感是正常的。长沙的认识能力不低,发现问题之后,关键是纠错和再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