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先生曾经以著名经济学家的身份在人民日报说:货币超发是通胀根源。
作为非正宗经济学人,我在此请问周先生几个简单问题:
一、先生文章开口就说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的钱总量太多。也就是高呼弗里德曼的口号“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对此我感觉大谬,周先生身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应该清楚我国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主导,作为知名学者当以国情为出发点建言献策,才不枉先生也拿部分纳税人钱财。而先生却以货币学派自居,好像货币派的经济自由理论就能救民于水火,而将政府干预经济,抑制物价行为斥为无聊。我不知道经济学家是上帝派来的鼠还是猫,但百姓明白一个道理:我不认你是猫是鼠,管住不断上涨的物价带给百姓幸福感的就是猫,反之就是人人喊打的空头鼠!
二、通货膨胀,是CPI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超过3%。周先生反对将通胀搞出诸多噱头,什么输入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内生、外生。我亦同感,问题出来了,不是花哨的搞些名词来粉饰装点,再好的名词也解决不了物价高企的现实。先生给出治理通胀的妙方: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这个妙方的原因是先生将物价上涨归结为货币过多的竞价行为。对此我十分困惑,这难道就是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水平!CPI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其涵盖代表的是百姓的生活必须品支出,米、面、菜、肉的供给与需求在现代中国基本是平衡的,我们不是饥饿的非洲。对于一天消费一颗白菜的我没看到我在买菜时周先生出比我更高的价格竞买!当然周先生去推高黄金价格,我是不参与的,即使您推到2000美元,我们感受CPI的小民也只会守着小电视摇着大蒲扇作为娱乐来感知我日消费一颗白菜的幸福。
驳谬论:在任何情况下,钱多于物,其价必高。CPI是最基本的消费支出,例如食品供需基本平衡,不存在所谓竞价推高的谬论。举例如下:资本家、公务员、职员、农民、乞丐。不论你属于哪类,作为最基本的消费支出是基本恒定的,不会说你是资本家,你一天能吃十颗白菜,我是菜农,就不吃白菜。CPI构成可以分为基本必须消费品和一般消费品,前者是每人维持生活所必须的,不能少,后者可以适度减少而不至于危及个体生存。现在中国社会作为生活必须品的供给肯定是富余的,基本不存在短缺。分析下我们有必要去竞价推高这部分必须品价格吗?拿资本家看,投机需要盈利,所以竞价囤积基本生活必需品来推高CPI是有理由的,但实际情况呢?5类人,日需5颗白菜,市场供应7颗,资本家囤积2颗,只能亏本,因为那两颗没有市场需求。假设他囤积3颗,这时由于供给不足,大家只能竞价,使资本获利。但这是个虚假设,理由有二,一是社会现实证明没有那个资本有这么大的力量去囤积最巨大的社会必需品,单囤积富余部分是无法获利的,只能超级资本控制社会。二是作为生活必须品,消费购买力是有限度的,不是人人都能参与到竞价里去,竞价游戏在这里不适用。那到底是什么推高了CPI,我们的消费价格呢!?货币分配失衡---通胀之源!
上面说了CPI是消费价格指数,我们还继续拿上面5类人来举例。假设每月维持生存必须是1000元,乞丐每月乞讨1000维持生存。农民1200,职员2000,公务员3000,资本家300万为月收入。正常情况下,每人消费白菜就是一颗,每类人都维持了生活必须,CPI不动。假设由于出门的路高速、高铁了,这样增加必须开支各100,人人不能憋家里啊!乞丐剩800,只能加大乞讨力度以活命。农民剩1000正好够维持生存必须,但他不想被乞丐,则提高白菜价格以达到收入1200。职员,公务员更感到了传导的CPI压力,必须支出除了两高外,更是多了涨价的白菜。这样剩下的购买力就不够去K歌了,于是要求提高劳动力价格。对于资本家,无所谓了,CPI毛毛雨,他不如家里的菲佣知道的多。切记,千万不要与资本家讨论CPI,因为他要问菲佣!!
下面的讨论请记住三个原则:
1.CPI是我们的吃饭拉屎指标,请从最基层来探讨,而不要讨论出恭如厕。
2.CPI传导累积效应是随消费层次的增高逐步累加。
3.CPI的感受是不同个体的不同反应。
居民维持生活必须的支出,我们用购买力来衡量,通俗的说就是他拥有多少钱。上面的例子说明了最基层居民维持生存必须所需要的购买力和由于某种其他不得不支出的原因,使维持生存购买力下降而不得不提高基本生活品价格来保证自己维持生存的购买力,暂且将这种维护自己维持生存购买力的行为叫购买力平衡。也就是居民在维持生存的购买力受到影响时,不得不靠购买力平衡来反制,以达到自己之前的生存状态。我们知道,社会对个体的购买力是以货币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的,但这种分配不是均衡和合理的,即使有政府的强制力来加以维持。作为个体的人,在维持生存或者生活的购买力受到影响时,社会不会由于个体而改变既有的分配规则,这时就是个体的购买力平衡来自救,以通胀的形式来从新进行社会公平分配,以达到个体的生存必须的购买力。也许有人会说经济学该讲供给与需求竞价来决定价格,不否认苹果的IPHONE需要供需竞价,但如果我们的吃饭拉屎也需要供需竞价,那请赶快看下日历我们是生活在史前人类还是二十一世纪。请记住经济学的供需竞价是两者不稳定的初始状态下来竞价达到最终平衡。
CPI的传导与累积效应,上面的例子已经说了,越高层次的消费,最终CPI会传导累积到。在人类生存中,购买力是主要依靠社会分配规则,但不可否认的社会分配机制不是万能的,他不会照顾到每个个体的生存,这时个体就需要用购买力平衡来强迫社会重新分配,也可以说个体的购买力平衡是社会分配机制必要的补充和个体自救。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胀,代表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的指数的通胀是最基层个体对社会分配的制衡与其传导。也许我们该建立个指标,关注最基层人民的购买力,当他们的购买力受到削弱影响了生存必须时,购买力平衡就要发挥作用,通胀也就要开始了。由于社会财富分配嫌贫爱富,所以通胀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要不时时机的出现。那通胀对谁有利?可以看出来,由于通胀的累积传导效应,富人受到的财产损失会大些,但穷人被剥夺的是生存必须。政府也许是唯一受益者,因为基础产品价格的推高,可以达到同样税率下收到更多的税。通胀剥夺穷人的生活,富人的财富,进入政府的财库!
CPI的个体感受,如果把CPI比作一把利剑,那这把剑是时刻抵着乞丐的胸膛,离农民1尺,距职员1米,差资本家1光年。个体感受CPI生存危机是与个体的购买力与维持生存购买力之差以及不同个体对这个差的数值大小的心理预期不一决定的。由于CPI的传导与累积效应,资本家被剥夺的财富最多,但往往他们的感受也许最小,也许光年这个单位太大了!请记住,讨论CPI时请让最基层百姓说话,算算他吃饭,穿衣之所需!我们社会如果更合理的分配机制,那通胀这个购买力平衡的反制也许会来的少些,毕竟个体自救是被逼出来的。
也讨论下,为啥通胀不是货币现象。我们也举个例子:假如福从天降,5类人每人钱多了一倍,请问,乞丐多的1000会去竞价将白菜推高吗?农民多的1200购买力,会提高自己的菜价吗?职员多的2000购买力会去竞价每日多吃一颗白菜吗?唯一担心的是资本家,他会垄断人民基本生活必须来牟利,但正常社会下他离上断头台不远了。货币增多,个体的购买力总会增加(当然是指比之前没通胀推高时),但只会推高更高的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也就是会更高层次的消费,而不是白菜价格翻一倍,厕纸贵!再看下历史和周边国家的经验,美国大萧条时期是货币超发了,还是基层人民的购买力不够维持生存了?中国央行2010年的货币供应量多,还是到2011年7月连续12次提高准备金后的货币供应量多?现在货币少了,那周先生是否要说2010年的货币通过一年的时间才通胀到2011年的高点!?在此呼吁下经济学家,研究问题请从最底下的传导开始,不要距离你1光年的问题,你再去问菲佣就搞出一篇文章来,大谈如厕出恭。
对于周先生所说的个别高价“鼓包”的讥讽,不可否认这也许真是资本过多了,但“鼓包”这词蛮新鲜,我不知道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能让我感受CPI之剑距我多远?也许只会看央视调查后的会心一笑,也许悲叹我国对资本的管制和引导不力,但不会让我感受CPI之剑。更可悲的是周其仁先生作为经济学家喜欢拿“鼓包”这个体之词来谈通胀群体之事,牛头不对马嘴!
其实我们更应当要质疑,到底是什么使基层居民的购买力受到了削弱,而不得不使他们购买力平衡来反制。这也许是需要我们另文探讨的,
最后呼吁下周其仁先生,您还是继续三农问题吧,号称农村经济专家,但我知道中国最严重的还是三农问题!
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吗?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