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社保
社会保障是一道安全网。正常的社会都会为全体公民提供这道安全网。否则,社会短板将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其实,社会保障制度不是笔者研究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涉及到农地抵押,因此,不得不搜集一些资料,谈点看法。
按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逻辑:把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为抵押是“不现实的”。当前不能将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抵押,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必须避免农民‘失地、失业、失住房’的情况发生。”
陈锡文的意见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为抵押万万搞不得,搞的不好,农村会出问题。按照陈的观点,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为抵押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要这件事情落实好了,则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就没有问题了。
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政府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问题在于:谁来支付农民社会保障的费用?支付多少为宜?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恢复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并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3年起,各地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试点,之后逐渐在全国推开。这一时期,五保供养制度也经发展得以完善。
2007年我国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1992年开始试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却陷入困境。
2009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试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大幅上升。
看来,要解决消费不足,新一届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