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向和制度设计


改革方向和制度设计
陆善民
 
关键词:改革开放,制度设计,和谐社会,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仍然是新的历史阶段的关键词。人们期望改革能够朝着民主法制、高效可持续、全民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改革要明确改什么、怎么改、改革效果事后评估以及如何进行修正补充等等。如果从工程设计流程看,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骤。空话套话少说,还是举实际例子进行解剖分析吧。
据新华社南京129日电,南京市将于2013年起,取消实行已久的公费医疗制度。具体内容是:20131月起,南京市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参加职工医保,实行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一制度政策、统一参保缴费、统一缴费比例、统一待遇标准、统一经办流程、统一医疗服务。(简称“六统一”)另外,江苏省的其他省辖市此前已经取消了公费医疗制度。——这表明,江苏省将于2013年起,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与企业职工医保并轨,实现医疗保障社会化。
笔者认为,上述医疗制度改革是一种进步,方向正确,制度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构建公平正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
收入分配“双轨制”何止医疗保障一条。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又是一例。“退休养老金‘双轨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并延续至今,主要是指,企业人员和公务员的退休待遇实行两个政策:企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由国家统筹发给退休养老金,而公务员则按照在退休前的岗位工资高低发给退休金,全部由财政负责。公务员不仅退休金拿得高,而且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不缴纳养老保险。相对而言,企业职工只拿公务员退休金的三成,却要多缴纳十几万元的养老保险,自然深感不平。”(光明日报)
公职人员也是人,也存在负面人性。既然公职人员的退休金由财政负责兜底,财政收入又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速率增长,那就放肆给退休公职人员增加退休金。公职人员自己设计分配制度,当然让自己多获利。其结果自然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高出企业同类职工的退休金一倍甚至更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说明,上述改革方向和制度设计很值得商榷。这样的改革扩大并激化社会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问题还在于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接踵而来。“双轨制”引起社会不平,有些企业职工免不了要发发牢骚,进而上访、信访,反映诉求,上访成本、社会“维稳”成本跟着攀升。有人说,只要“维稳”成本小于企业退休养老金“并轨”支出,又可以增加“维稳”人员就业,那就划算。——这样的治国理念非常危险、可怕。量变会引起质变。说不定哪一天会来个总爆发,麻烦就大了。
过去在收入分配方面有一种划线的办法,很不合理。例如,你是1949101号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那就享受离休干部生活待遇;1949101号之后参加革命工作的,哪怕只差一天,就不算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相差一大截。有的人撞大运,最后几个月从企业转到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高出一大截。也有人倒大霉,最后几个月从事业单位转到企业退休,退休金低了一大截。这类制度设计没有鼓励多劳多得。这在过去岁月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当我们现在设计将来的制度时,就应该朝科学合理的目标迈进。例如,1992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所有职工,不论你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管你如何转岗,都应该按统一标准缴纳养老保险金。没有缴纳的,转岗时补足。部长也不能按最后的部长级别拿退休金,要看你当科长、处长时总共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是多少。这样,退休的时候,按个人养老金账户金额,用统一的公式计算退休金。如此,就避免了你是企业退休的,他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他是部长、处长,他是教师,他是工程技术人员,他是泥瓦工,……造成种种不必要的种群矛盾。——一句话,认钱;平时多交养老保险金,退休时的退休金也多。
丧葬费待遇差别也是收入分配制度设计的一个方面。每年清明节来临,有的人就反映“死不起”。为什么?原因就是不同类型单位人员的丧葬费待遇不同,差别很大。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代人说:人固有一死,丧葬费或几十万元,或几万元,或几千元,或冻死垃圾箱。
愿我国今后的制度设计向科学、公平、合理的方向迈上一个新台阶。古人尚知:苟富贵,毋相忘。今日的制度设计师和高收入者应该更加懂得为降低基尼系数作些贡献。(201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