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著《生活者发想——革新营销新视点》摘选(续六)


读取他人心底的数字

一般来说,在彼此拥有共识的前提下,交谈的语句是很含糊的。比如“已经成了大叔了”、“再喝上一杯走怎么样”、“哇,大减价啊!”、“最近胖了许多”等。

且慢,所说的大叔究竟是多大岁数?再喝上一杯,喝一杯到底是多长时间?大减价当然好,但究竟减掉几成?胖了许多,具体胖了多少公斤?您是不是想过,对方是如何拿捏那些交谈语辞的尺寸的?有一种可以将人们含混不清的语辞所表达的意思换成数字,从其心底里掏出真实想法的调查方法,这种方法称为“mind score(精神记分法)

下面是该调查方法运用的几个问答题。

首先,请根据题意写下您心里设定的一个数字。实际上,我们曾经用这些问答题对360人做过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的结果。与平均值比较,您的感觉怎么样呢?是接近,还是相去甚远?

一些应该说是大家差不多感觉使用的概念,被转换成数字后,竟然有不小的差异。

在谋求和他人沟通的时候,或许可作为参考指南。

Q 所谓“大叔”,到底从多大岁数算起?

Q 所谓“近处”,到底是离开自己家多少米的范围?

Q“一瞬间”究竟是几秒钟?

Q “再喝上一杯”的“一杯”到底是多长时间?

Q 多少摄氏度以上才称得上“酷暑”?

Q 究竟是减价几成才算“大特价”?

Q “过往的事”是指多少年前的事?

Q 所谓“多数”到底是百分之几以上?

Q 所谓“新婚”具体是指结婚后几年内?

Q “发胖了”具体说来是一个月增加多少公斤体重?

 

 

数字的差距体现人的认知差距

前面我们请您将自己心目中的数字和实际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并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话是这么说,但平均值毕竟是平均值。从答题来看,从最小的数字到最大的数字,答题的人可谓形形色色,这是人的感觉的差距。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种感觉差距的分布情况。

下面的问题是针对“‘发胖了’具体说来是一个月增加多少公斤体重?”男性回答者和女性回答者的不同之处。男性答题者的平均值是“增加3.25公斤”;女性答题者的平均值是“增加2.44公斤”。也就是说,男女之间对“发胖”的认识,有800克左右的差距。男人和女人在感觉上的差距,换成数字后就显现出来了。

还有,对所谓“‘大叔’,到底从多大岁数算起”的问题,男女也有认识上的差距。男性回答者感觉,“大叔”的年龄应该从42.4岁算起;女性回答者则认为应始于44岁。

 

男性的“发胖了”的心理记分分布(男性平均值3.25公斤)

女性的“发胖了”的心理记分分布(女性平均值2.44公斤)

  

由年龄增加导致变动的心理数字

刚才我们介绍了体现在数字上的男女差别,接着再来看看不同年龄的人在感觉上的差异。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前介绍过的问答题。对于“所谓的‘近处到底是离家多少米的范围的问题,您回答是多少米呢?这个数值不同年龄的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中“近处”的范围广,随着岁数的增大,渐渐地变狭小了。

再来看看对时间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对“‘过往的事’是指多少年前的事”这个问题,其平均值是年龄越大,数值越大。年轻人忘记性大,而随着岁数的增加,便渐渐地延长了。10多岁、20多岁的年轻人把3年前发生的事就当作“过往的事”,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过往的事”发生的时间概念是年轻人的一倍。

随着年龄增长,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差异可以通过数字体现出来。不是用所谓的“年纪大的人不爱活动”这样的模糊表述,而是以“行动范围是年轻人的一半”这样明确的数字来说明,从而对高龄老人有了更多一份的理解。

 

“所谓的‘近处’到底是离家多少米的范围?”

全体平均值:472

男性:514

女性:431

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值

10-29岁:587

30-39岁:578

40-49岁:612

50-59岁:345

60-79岁:253

 

所谓“过往的事”是指多少年前的事?

全体平均值:5.5

男性:5.2

女性:5.7

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值

10-29岁:3.1

30-39岁:4.4

40-49岁:4.8

50-59岁:6.9

60-79岁: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