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彰显自治区“三为”作风


“三问”彰显自治区“三为”作风

张春贤按照自治区党委开展“民生促进周”活动的相关部署,2月7日至8日带队到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深入城镇乡村,进家入户开展实地调研,问效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2012年继续实施“民生建设年”提供依据。(见2月9日天山网)

龙年伊始,自治区党委认真总结2011年民生建设的经验和效果,认真梳理基层群众最关注的民生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当前基层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启动民生建设年“项目促进周”主题活动;以一天三会工作作风,强力推动项目实施,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马不停蹄的新疆速度和效率带领一班人“三问”于民。笔者以为,自治区“三问”工作精神,体现了自治区“三为”工作力度,彰显了自治区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

其一,“问效于民”体现“利为民所谋”。 张春贤一行在基层的农村、牧区、社区、企业,两天时间内,先后召开了5个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与各族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问自治区的惠民政策、民生工程大家都享受到了没有?生活有什么变化。“问效于民”,一检验自治区民生工作是否问到位,有没有实效,二是看各民族是否真正享受到了惠民政府的成果。它体现了自治区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

其二,“问需于民”体现“情为民所系”。张春贤一行来到尉犁县塔里木乡一村支书家,问现在大家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有哪些?自中央新疆工作会以来,自治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住上了廉租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光明电,“问需要于民”, 进一步倾听群众呼声,表现了自治区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的情为民所系的工作情怀。

其三,“问计于民”体现“权为民所用”。张春贤带领一班人在几天的走访调研中,把“民生座谈会”的会场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里,不仅情真意切地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而且还真心诚意征问大家对下一步民生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体现了自治区唯民众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彰显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新年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力度,权为民所用的工作态度。

自治区的“三问”工作态度,彰显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班人“三为”工作力度,有了自治区“三问”“三为”工作作风,就一定能切实解决新疆各民族人民“三最”(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的重大民生问题。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