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如在


  祭如在

  【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一章很简单,不论怎样解读都没有太大的岐意。祭,就是祭祀祖先;祭神,指的就是祭祀天地正神,那些如还要娶老婆的河伯并不在祭祀之中。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神”的存在。“道”或者“天”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类似西方的“上帝”的存在。然而,这种“道”或是“天”的存在,却又是非人性化的,或者是非神性化的。某种程度上已接近客观规律,而不仅仅是信仰上的“神”。所以有了那句“天地不仁”的话。而西方的“上帝”总是“仁慈”的。所以在传统中我们都习惯了靠自己。

  而后世那些次级信仰的“神”,又因为过于的人性化,而失去了信仰的正当性。于是就产生了这种“类无神论”的普遍信仰。孔夫子既无法否定“神”的存在,又无法找到“神”存在的正当性的证据。于是必然的、唯一的方法也只能是存而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