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债危机使得欧洲政府信誉面临崩溃的时候,宋鸿兵的《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出版可以说适逢其时。与以往三国演义一般的说书一样,宋鸿兵继续给我们讲述了一战后美元逐渐成为国际货币中的过程,以及如何打败英镑、马克,力克卢布,收服日元,一举成为世界之王的精彩故事——又一次重复了高中政治课本中的命题——货币战争的背后,是国家实力和合纵连横的外交政策及军事经济压力的斗争。同时,还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在未来的多极化年代中,人民币如何站稳脚跟并拥有一席之地的方法。而目前美国大热的《美国制造的世界》中,作者也认为美国为维护全球规则付出的代价虽高,但若与其收益相比仍然值得,中国的崛起则势必会冲击这一格局,这一点,与宋鸿兵的战争思维倒是不谋而合。
然而,对外政策的制定,除了考虑国家利益之外,其实更多的需要考虑现实国情,中国现在毕竟不是二战后的美国,工业实力占全球1/3以上,有占领全球货币市场的决心是好事,但要有这样的实力,还需要时间。即便现在的美国,奥巴马竞选连任的关键仍然是国内问题——就业和经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罗斯巴德在《银行的秘密》中,就把货币垄断视之为经济危机的核心。由于政府对货币的发行权的垄断,使得本国货币和本国经济联为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一个行业或一个大的公司倒闭时,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都有行业和经济体都受会受损,而如果打破货币的国家界限,实现哈耶克所设想的“货币的无国家化”,或许是经济恢复的良方,但由此引起的政治和主权冲突却不可估量。
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说,今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高到不好意思公布”,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浙江“吴英”因为非法集资判处死刑的新闻,众所周知,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款利率差,低利息的存款和高额的贷款利息、以及对民间信贷集资的禁止,都来自与政策的制定,是国家给了所有国有商业银行一个大蛋糕,这其中,无需创新、没有竞争,甚至不用生产和销售,就能获得比房地产行业还要让人眼红心跳的暴利。也就难怪,货币银行学的图书继续领衔财经图书市场的同时,要进行体制改革的呼声也到达了最高层。
20年前,一首《春天的故事》确定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地位,正是由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0年的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成为了世界工厂。观念的解放与计划壁垒的松动,使得无数民营企业获得了合法地位、无数农民工成为了产业工人,并陆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而目前中国经济的焦点,却已经转移到了金融、银行这几个在世贸组织协定中仍然给予保护的行业。可以说,下一步的金融改革的焦点是,如何做大中国的私募资本,使其能够成为产品升级、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不是食利吸血、钱权勾结的大本营。在《资本之王》中,史蒂夫•施瓦茨曼创办的黑石集团就是更多地选择了pe等有别于债券的投资方式,即更看重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创业团队,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施瓦茨曼的老东家雷曼兄弟所发明的次债等衍生品抛弃,使得他们躲过了金融危机的劫难。毕竟,金融是依托产业来发展、依靠千千万万的消费者而赢利的。自身的内循环式创新,极容易因为贪婪而陷入阴谋的泥沼。同样,资深创业投资人陈玮在《我的PE观》中也说明,选对团队和项目,原比签下对赌协议来的重要,因为管理和运营企业不是投资人的强项,资本的目的是获利,而不是获取公司的控制权,只要你投的公司在行业中取得了领先的地位,获利只是多少的问题。
货币银行学唱响春天的故事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