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细胞瘤病理和诊断


  病理:几乎所有胰岛素瘤位于胰腺实质内,异位瘤往往靠近胰腺,但很罕见。肿瘤均匀分布于胰头,体及尾部。肿瘤直径从0.5cm至>0.5cm,其中87%为0.5~5cm,大多患者(约65%)肿瘤直径小于1.5cm,肿瘤大多呈灰白色或紫红色,边界清楚但大多无包膜,质较正常胰组织为软,表面不平,血供丰富,瘤体小,位置隐蔽,手术时难以发现,尤其是胰头和钩突部的肿瘤。如肿瘤大并有钙化则提示恶性可能,恶性肿瘤发现时多已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最多见,其次为肺和骨转移。肿瘤组织切面上呈结缔组织多寡不一,内分泌细胞组织中有小管样组织,有时呈淀粉样变,瘤细胞中含小圆胶体,与其他分泌肽类的瘤细胞不易区别。

  诊断:本病由于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常被误诊为精神病,癫痫,脑血管意外,脑瘤等。因此,诊断低血糖的关键在于对此情况提高警惕。本病患者在低血糖时,如胰岛素的分泌不减少,血浆葡萄糖在2.5mmol/L(45mg/dl)以下,而血浆胰岛素水平>10μu/ml者应考虑胰岛素瘤。但须与其他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的因素加以鉴别。鉴别诊断除详细分析病情外,须作下列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一)空腹及发作时血糖   本病患者空腹及发作时血糖80%~90%在低血糖标准范围内(<2.5mmol/L),但尚有少数可在3.3mmol/L(60mg/dl)以上,因此,有时必须连续测定5日以上的空腹血糖(或延长饥饿时间4小时),方能肯定有否空腹期低血糖症存在。如多次血糖在2.5mmol/L(45mg/dl)以下,则对本病诊断意义较大。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本病患者约有半数服糖后呈典型低平曲线。服糖后一小时呈早期低血糖症者约11.1%(本院34例患者的分析资料),但不少患者曲线属正常型或耐量减退型。患者之糖耐量典线的多形性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肿瘤分泌胰岛素的量;②分泌胰岛素呈持续性还是间歇性;③肿瘤组织分泌胰岛素的自主程度;④瘤外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是否受到抑制。因此,在作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应测定血浆胰岛素,并延长至服糖后4小时。尽管OGTT对于本病之诊断价值并不很大,但对于低血糖症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表14-17,图1419)。有些正常人在进行OGTT时,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但也可出现低平曲线。

  (三)血浆胰岛素及胰岛素原测定 正常空腹静脉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15μu/ml(本院放免法),文献报告一般在5~20μu/ml,很少超过30μu/ml。患者胰岛素分泌呈自主性,血浆浓度常高于正常。但高胰岛素血症亦见于肥胖症,妊娠后期等情况而无低血糖症者,故认为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对本病诊断价值较高。血浆胰岛素(IRI,空腹)与同时测定的血糖(G)之比值IRI/G(mg/dl)称胰岛素释放指数。

  (四)C肽测定 正常人空腹血清C肽为1.0±0.23ng/ml,24小时尿C肽为364.0μg,本病患者高于正常。

  (五)刺激试验  1.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行4hOGTT同时测定胰岛素)如胰岛素高峰超过150μu/ml为阳性。2.胰高糖素试验 静脉注射1mg胰升血糖素,然后每5分钟采血一次,共3次。若有一次血浆胰岛素水平>135μu/ml,应考虑本病的诊断。但阳性率仅50%,亦有假阳性者,如有过高反应时,约在注射后60分钟可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各种刺激试验用以探查B细胞是否有过强反应,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有的患者可无过强反应,而且此试验有时可引起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反应,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本试验仅限于经饥饿试验未能确诊者。如在试验过程中有神经缺糖症状出现,应立即终止试验。

  (六)饥饿试验(禁食试验)  胰岛B细胞瘤患者禁食12~18h后约有2/3病例血糖降至3.3mmol/L以下(静脉血浆葡萄糖),24~36h后绝大部分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如血糖<2.2mmol/L(40mg/dl),伴典型症群者应终止试验。如禁食72小时而不发生低血糖症者可除外本病诊断。此为本病定性诊断中采用较多的试验。

  (七)肿瘤的定性及定位检查  超声表现:病变在胰腺边缘或胰腺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呈低回声,边缘清楚。恶性胰岛细胞瘤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T表现:1、平扫胰腺内等密度肿块,多较小,可包括埋在胰腺内或局部突出于胰腺表面。2、由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论良、恶性均为多血管性、富血供肿瘤,所以增强扫描早期(肝动脉期)肿块显著强化呈高密度结节,高于周围正常胰腺。3、非功能性肿瘤通常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发于胰体、尾部,约20%出现瘤体内钙化,增强后可有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胰腺,中心可出现囊变。4、若合并局部淋巴结肿大或邻近器官受累或转移,为恶性肿瘤征象。血管造影:实质期肿瘤密度持续增高,并可见边缘清楚的肿瘤染色,是为特征性表现。如有癌肿者还须作肝扫描,如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者,则须查血钙,磷,尿钙,尿磷及骨片,以便诊断有否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必要时行蝶鞍摄片及垂体,肾上腺功能试验等以助诊断。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分段脾静脉胰岛素水平测定是准确定位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