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亦朋友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关系,平等相待。这点在孔子和子路的师生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论语·雍也》载:孔子去拜见把持朝政的南子,“子路不说”,孔子马上很着急地向他解释:“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还有,《论语·子路》记载:卫出公请孔子主持政事,子路问孔子打算从什么开始做起,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当即嘲笑孔子迂腐,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反之,孔子对子路也是像朋友一样,如《论语·先进》记载了一次孔门师徒学术研讨会,会上子路讲大话,孔子直接当面“哂之”,微笑地讥讽他。孔门师生强调相互切磋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且师生之间也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17],来去自由。如原本学儒的楚国之士陈相,听闻许行在藤国讲学,便弃儒从农,背起农具直奔藤国拜许行为师。在私学中能够出现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不说与王官失守、礼崩乐坏而导致的思想解放有关。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