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带动了道路交通的发展,为远游求学提供了可能。楚都郢“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齐都临淄街道“车毂击,人肩摩”,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交通的发展情况。鲁襄公时郑子产适晋,曾称赞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司空以时平易道路。”魏、赵、齐三国之间有一条交错大道叫“午道”,沿黄河到函谷关则有一条直达大道叫“成皋之路”。此外水路交通也开始兴起,鸿沟、邗沟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商业的发展使商人们来往穿梭于各地,各诸侯国之间形成广泛联系的整体。交通的发展,为那些梦想通过远游拜师求学获得“白衣卿相”之尊的人提供了可能。于是,齐国的公冶长,陈国的颖孙师,卫国的子贡、子夏,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以及秦国的秦祖等蜂拥至鲁国,师学孔子。
可见,没有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自耕农、商人、私营工商业者的大量涌现、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道路交通的发展,远涉他国拜师求学的游士之风则不可能兴起。
道路交通的发展,为远游求学提供了可能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