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通信乱象何时了,内战知多少。接二连三传犬嚣,如日中天自涂乌鸦毛。满目疮痍KPI,有多少遮羞。问天何时秋高爽,恰日薄西山后重革面。
通信业乱象由来已久,特别是开年之初,发生在局部地区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事件,更具有代表性。在当前电信运营商内忧外患的状况下,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这个毒瘤将要把电信运营商的健康肌体,浸蚀的体无完肤。对整个通信业面临的转型,也势必引发一连串的外部变化,动摇电信运营商最根本的基础,立足于社会的企业服务点。
期间社会各界对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多看到KPI大棒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只能作为一个遮羞的理由,顶多是电信运营商的遮羞布。现阶段电信运营商之间产生恶性竞争的内在和外部因素有诸多,不能统统归于KPI的考核导向,要对出现恶性竞争的深层原因作剖析。实事求是是解决目前电信运营商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的基本态度,一分为二更是遏制乱象的必要方略。
应该看到,在现有的外部环境下,要求国资委对电信运营商的考核方式进行根本性的调整,是不切合实际的幻觉,也是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更优化方法的暂时延续。KPI在通信业高速增长的前期,无疑产生了巨大的牵引作用,推动了电信运营商各项相关业务的突飞猛进,扩大了电信运营商各自的发展规模。总体看,在过去的阶段,KPI的考核方式完成了自身对电信运营商的积极引导意义,虽然电信运营商目前为了KPI而KPI,进入了一个相对僵化的发展模式,负面影响接踵而来,也导致对KPI考核方式的质疑,还是应该肯定KPI曾经对电信运营商的贡献。KPI作为国资委对电信运营商的主要考核方式,自然有其一定的适用时间期限。在通信总量增长到一定规模,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企业规模达到一定要求,电信运营商的主营业务之和发展到一定极限,KPI的考核模式势必会发生变化,微观的调整和具体指标与关键指标的关系也将发生更迭,这是势不可挡的现实。相信国资委的相关部门会及时察觉到这种市场要求,将顺势而为,主动适应通信市场的变化,对电信运营商的考核进行合理的调整,否则国资委彻底变成僵化主义的代表,沦为被市场嘲讽的官僚部门。
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如果剔除KPI考核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一种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失控。通信业经过几次重组,各个重组方的企业理念和运营方法的惯力还在潜移默化的继续,互相之间的消化也仍在进行,这也体现在同一类促销活动中产生不同的事件。有些地区的运营商在处理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上,显的理智和有度,在合理的竞争方法下进行彼此的发展,井水不犯河水,有序又有度,达到了静和状态下的多赢。而在出现电信运营商之间恶性竞争的地区,显然没有掌控好运营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恶性竞争事件的后果认识不够,其本质上还是管理的问题。纵观电信运营商之间多年来的恶性竞争,多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粗狂式的发展方法或许在通信业发展的前期有显著效果,搁置目前,已经明显背发展规律而为之,也不符合通信业进入精细化管理的阶段要求。
鼠目寸光的看,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或许能够在眼下抢来一些临时性的用户,也多是低价值和所谓的见利就转网的欠忠诚用户。但短期的恶性竞争行为,给电信运营商自身,给通信业带来的污点与消极的后果却是余音绕梁的。带给用户,带给社会,所传递出得信息呈现了五花八门的暗示。一个没有行业自律的通信业,很难继续获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理解,甚至是支持。这从最近一系列社会上各个执法部门和监管领域对通信业的攻击,甚至是野蛮执法,可见一斑。这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外界看不和睦的行业,自然有看内讧再踩一脚的冲动。今天有工商要求按秒计费的荒唐,城管明目张胆倾倒垃圾的蛮横,明天也许有更荒诞不经的事件发生。环顾大陆的央企,何止通信业一个行业,还有那个行业从蒸蒸日上到日薄西山这么短暂的滑落,那些行业何曾受过此等特殊待遇。通信业自己行业内部折腾,外部被折腾被要求被质疑,员工,企业,行业,三者的自尊和合理诉求被践踏与扭曲,都到了低谷,似乎无公正与公平的存在,社会是刀俎,运营商是鱼肉。如此下去,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在屈辱中前进。
电信运营商或者通信业固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多年来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对央企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堪称先列。电信运营商的处境,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受到外界的诘难,本着向前看的理想主义,还是更多从自身体察不足。在KPI带给自身的发展影响上,更不要一刀切,把出现的问题都归结到KPI的考核方式上,还是应该从电信运营商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上多纠正自身的缺憾。特别是电信运营商相互之间的经验借鉴,也显得尤为重要。
KPI不是运营商自毁长城的遮羞布,用以掩饰行业的乱象和对基层运营局面掌握的失控,想起了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KPI固然有与运营商发展到一定规模而不相符之处,更多的积极意义应该予以肯定,但假借KPI的唯利是图而开脱运营商自身运营能力的不足,则是没有认真认识行业乱象的顽固和有意识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