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要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人民代表要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为民请命,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更是深情嘱托和殷切期盼。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在一起共商国是、共议民生,是一种光荣的政治荣誉,同时也是一次为民履职的考验。

  无论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要想真正的代表人民,必须心中有民,必须有来自最基层的声音。而要真正做到察民声、解民忧、重民生,必须始终与人民在一起。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自己融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中,摸清群众的脉搏,熟悉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从而使自己的提案议案意见建议,能够更加贴近民心,更加具有针对性。否则,脱离了群众,代表群众、为民履职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群众中也还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尽管现在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还不是特别的高,让老百姓感到压力和担忧的房价、物价、收入分配和社保改革、上学看病就业、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社会道德风气等方面问题还比较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相对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些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我们的代表委员到人民中去认真地听、仔细地记、深入地思、扎实地解。如果我们的代表委员不与人民在一起,而只是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也就难以真正体会到百姓的疾苦、倾听到百姓的心声,也就难以形成高质量的提案议案意见建议,更不用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积怨,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了。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也是代表履职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与人民在一起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办事情,而不是以长官意志代替一切、包办一切。要关心群众疾苦,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将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不要耍官腔,说大话,放空炮。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勇于直言,要不怕得罪人,要敢于“放炮”、勇于“较真”,要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为参政议政乃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与人民在一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为党分忧、为民解忧。而要解民忧,首先要听民声、察民情,并且要真实客观、原汁原味。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围绕群众思想认识困惑点、利益关系交织点、社会矛盾易发点,深入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信访工作,畅通信息搜集、报送和反馈渠道,了解和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高信息工作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

  人民群众身处在最基层。人民代表与人民在一起,也就接了“地气”,自然也就有了底气,说话办事也才能有信心有份量。反之,如果高高在上,不与群众接触,不到基层调研,也就难以心中有底,只会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得空洞、飘浮。与人民在一起,关键要长期坚持,做到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我们的有些代表委员,也不是完全地脱离群众,也会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偶尔地下一下基层、接触接触群众,但是遗憾的是,不能将联系群众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自觉行动,永远与人民在一起,而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样做也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更不用说将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了。

  人民是天,民生为大。与人民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要求,是党的执政思想和理念的生动实践。其实,不单单人民代表必须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也必须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做人民的代言人、守护神,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