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昨天晚上广东1000亿养老金即将入市的影响,今天A股盘中一度出现近1%的涨幅。不过此前从民生加银基金公司了解到,该信息实际已被机构投资者提前掌握,所以未成为市场的惊喜。加上目前A股市场投资者心态仍十分脆弱,最终上证指数全天仅上涨0.06%,沪市成交量与昨天基本持平,为950亿元。
今天上证指数盘中一度下跌近15点,不过最终在半年线处得到支撑。
作为提振市场信心的一个举措,1000亿养老金入市,实际能给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最多也只有400亿,对市场短期的影响非常有限。不过今年中国政府关于股市的目标不再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而是提振股市信心。作为赚得起亏不起,亏损将面临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的地方养老金,选择这个时点入市,与去年末已经满仓操作的社保资金,实际上共同对股市未来的上涨做了背书。随着更多的政策出台,股市将有较大的涨幅。如果说在2009年末,对2010年和2011年股市的跌幅需要想象力的话,对未来一两年中国股市的涨幅,同样需要想象力才更有可能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A股市场对养老金入市的反应越是平淡,也显示本轮行情中入市的资金越少,潜在的入市资金越大。
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昨天表示,从世界经验看,从未有一个国家可以连续4个10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亦都未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房地产出现泡沫后实现“软着陆”。对于中国的决策层而言,不大可能不了解这一事实。因此,指望中国货币政策出现较大幅度的放松是不现实的,限制房地产投资需求的政策持续三五年也不足为奇。
其他经济体(美国、日本、香港地区等)的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都发生在住宅供需已平衡的时期,而目前中国的住宅明显是供不应求的,城市化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楼市虽然泡沫比较大,但未必发生硬着陆的结果。但泡沫只有稳步萎缩,在居民购买力逐年提升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减小硬着陆的风险。因此今年全国的房价恐怕只会下跌不会上涨。
在发生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经济体,股市都随房价大幅下跌。而在中国,则和其他经济体有所不同。中国最近十年,货币超发完全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上,与股市基本无关。由于新股恶意融资等原因,事实上中国股市的估值已经和曾经发生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经济体当时的股市估值相近。所以,一方面中国并不必然会发生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而股市在房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暴跌至1664点以下的概率几乎为零。
目前,中国居民的家庭资产中房产与股票的配置比例,远远高于基本经济体房地产硬着陆前的水平。在房价稳定增值的预期消淡后,反而有利于股市的上涨。
央行昨天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67.7%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下降5.2个百分点。这说明随着房价的下跌,居民购买力相当上升。而对下半年房价走势,48.7%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9.7%的居民预期“下降”,17.7%的居民预期“上升”。预期“上升”的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8个百分点。
未来3个月内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4.1%,与上季基本持平,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中,高收入居民(家庭月收入5万元以上)投资房地产意愿最低,仅为13.7%。特大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居民的房地产投资意愿甚至低于2009年初的最低水平,仅为9.4%。
2006年以来,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上就超过了合理的水平,而房价泡沫还能继续膨胀,主要原因是富裕居民将闲置资金投入了房地产市场。当高收入居民投资产房地产意愿明显下降后,必然有一部分资金流入估值相当低的股市。显然,中国没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可以容纳退出楼市的资金。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股市上涨的基本面并未被破坏,本次股市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会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