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茂森和他的财经《帆都人物》


姜茂森说,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他之所以将精力投注在财经《帆都人物》写作上,是因为他的作品缺少这部分内容,没有这部分内容,今年在奥帆赛之前将出版的《帆都人物》一书就缺少了一个重要内容。

                        

    姜茂森是国内最早提出和唯一研究“青岛奥运史”的学者,作为青岛帆船之都研究会总监,这些年他主要做了一件事:打造他的《帆都人物》。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前后,姜茂森曾多次到北海船厂(2008年奥林匹克帆船运动中心)拍摄资料照片,还曾在2000年10月14日,国际帆联考察组考察浮山湾帆船比赛周边环境时,与青岛申奥分赛区的相关陪同人员有过接触,“多年从事文史工作的经验提示我,奥帆赛历史将是青岛历史中极为厚重的部分,我应该做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帆都人物》出台前后

   迄今为止,已有百余人进入了姜茂森的《帆都人物》。

 

    姜茂森最早想用《帆都传》来保留与奥帆有关的这段历史,他搜集了青岛各方面素材,包括帆船运动本身以及政治、经济、气象等等,但这些素材集中起来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这些框架搭起来了,但没有活生生的人物来做连接,就是“一座空城”,他意识到人物的分量,回过头来开始打造《帆都人物》。姜茂森说:“为了构造《帆都人物》这个群体,我动了不少脑筋,究竟把哪些人列入采访对象才能更好地体现帆船之都和奥运精神?总算找对了路子。”几年下来,除了财经方面的帆都人物,《帆都人物》群体已搭建得比较合理。

 

    在姜茂森已经写作完成的《帆都人物》里面,有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从事帆船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政府官员,其中有些还参加过奥运会;有武警国旗班官兵,青岛申奥亲历者、奥帆赛志愿者、青岛历史上所有的奥运火炬手;也有东道主帆船队的勇士,“青岛号”船长郭川和船员高涌;还有“CCTV奥运舵手”,帆船之都地下排污监测卫士,有用废旧物资打造奥运景观的8旬老人……姜茂森力求把各行各界为帆船之都作贡献的人物都融入《帆都人物》,而他工作的精细也让记者感为观止,“美洲杯”帆船赛是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及F1方程式赛车齐名的世界顶级传统体育赛事,共有3位青岛小伙子参加,用了好几年才将他们一一找到。

 

   姜茂森觉得这样做才有意义,也保证了塑造人物的深度和厚度。迄今为止,已有百余人“步入”他的《帆都人物》。因为财经方面的人物还没有落到实处,姜茂森说还称不上包容“各行各界”;而财经《帆都人物》对于北京奥运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们也强有力地支持了奥帆赛,所以将他们写入这段历史很有必要。

 

    从2007年开始,《帆都人物》内容已经陆续被多家报刊发表。2008年到来之前,他还参与了《奥林匹克帆船运动史》一书的写作。2008年姜茂森将集中精力推出《帆都人物》(珍藏版),其中一部分也就是他说的财经《帆都人物》。这本书除了在青岛报刊面市,还将与国家级刊物《中国报道》杂志同步运行。

 

打造一部“青岛奥运史”

    《帆都人物》直通“青岛奥运史”,因为没有这些为帆船之都做贡献的《帆都人物》,“青岛奥运史”也只能苍白无力,而有了就不同了。

 

    姜茂森说:“写作《帆都人物》的过程,就是深刻认识我们这座城市的过程。”而他之所以能沉下心来认真做这件事,是因为《帆都人物》的底蕴,就是“青岛奥运史”。因为一座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不可能没有历史来记载,如果没有人来做这件事,会遗失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这项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有难度。有的人物线索找到了,便采访还是受限。姜茂森说在奥运范畴里,“人文奥运”无疑是“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最重要的头题部分,比较而言,“人文奥运”比“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更有深度,中华民族泱泱5000年文明史,所指向2008的“人文奥运”基调无疑是最厚重,最坚实的。

 

    姜茂森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青岛奥运史”年限定位,他对记者说:“清算一下‘青岛奥运史’的家底,历史需要盘点,需要清算,76年的奥运史需要向世人阐述,要不就会淹没下去。”

以下是姜茂森开列的有关“青岛奥运史”的清晰年表: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当时国立青岛大学体育系主任宋君复就是中国代表团教练,他带领包括刘长春等人参加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的奥运会;1933年,宋君复根据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体育场图纸,在青岛文登路缩建了青岛体育场,它是中国第一座奥运建筑。19357月至8月,为备战第一届奥运会,宋君复率命筹组和领导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大会,并在青岛进行了紧张的暑期训练;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参赛运动员刘长春多次到青岛参加赛前集训和比赛,中国著名奥运人物王正廷、张伯苓、郝更生等人都与青岛有着深厚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组团参加奥运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时任山东帆船队总教练的刘英昌,率领中国帆船(板)运动员参加了这届盛会;青岛籍运动员王海波作为中国篮球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第23届奥运会,中国篮球代表团在这届奥运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十名;青岛籍运动员曹晓波参加了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在60多名参赛者中获得第30名;199668日,青岛历史上的第一位奥运火炬手孙建平亲赴美国,在水牛城参加了第24届和25届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第一条帆板研制者之一、曾任国家帆船队主教练王立,1988年和1992年带队参加了第24届和25届奥运会;在第25届奥运会上,张小冬夺得A390级帆板比赛银牌,这是亚洲运动员在奥运会帆板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奖牌;2004年,许振超、张小冬和青大学子赵荣兴在北京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2008年,青岛奥运会火炬手138人,护卫手34人……

 

   姜茂森说:“做为帆船之都,青岛一直都序列在中国‘奥运’前沿。”

 

    姜茂森已经写了中国奥运擎旗人之一――宋君复、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者肖勇、青岛历史上第一位奥运火炬手孙建平、2008年奥帆赛升旗任务的国旗班官兵、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手许振超、2008年奥运会中国帆船参赛选手……他倾情财经《帆都人物》,就是想让这些人物一同融入奥运名人的行列,《帆都人物》的出版,将为帆船之都“留下一笔传世财富!”

 

    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208天,“姜茂森《帆都人物》工作室”在青岛电视塔奥运大厅揭牌。姜茂森说:“这是青岛海拔最高的工作室,也是从青岛申奥至今奥运文化最为浓郁的地方”。

 

看好财经《帆都人物》走势

     一方面是奥运会赛场上拿到奖牌的”光荣与梦想”,吸引世人目光,另一方面是”奥帆赛”效应,比如凝聚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都会使财经“帆都人物”成为焦点。

     在2008奥运年的“聚奥”背景里,无疑是财经《帆都人物》出场的最佳时机。姜茂森说:“哪怕做一件与奥运相关的事情,都使人生价值倍增,在自己家门口‘碰上’奥运,一生仅此一次机会而已,如果错过,相当可惜。”

      姜茂森说:“近年来有关财经人物的书籍一本接一本地出版,财经人物不再神秘莫测。大家过去认为青岛的财经人物是比较保守的,但这种观念也被打破;自2007年10月28日,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先生亲临岛城,联合龙·瑰国际俱乐部,与现场100多名山东地区的企业家和财富新贵共享“2007千禧国际村·胡润女富豪榜”这场财富界盛宴,也由此拉开了胡润百富榜在山东地区财富计划的序幕。胡润百富之所以把如此重要的榜单盛典放在山东,在胡润看来,取决于山东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这个调皮的大男孩表示了对青岛十足的喜爱,“青岛很漂亮,也汇集了海尔、青啤等大量高层次的企业家,这次盛典,是胡润百富在山东地区财富促进计划的序幕”。胡润已经嗅出青岛空中漂浮的财富味道,所以他还要来青岛专门搞“榜“。姜茂森说:“如果没有胡润,要找这样一个衡量人物财富的标准很难。”他的财经《帆都人物》因为搭乘奥运“专列”,其内涵和意义远非单纯的“炫富”所能相比。

 

     姜茂森说他的《帆都人物》记录的是人物的原生态,这些素材如果失去,要想找回来是非常困难的。而财经《帆都人物》的原生态更为重要,“你为帆船之都所做的贡献,仅凭借一些财务数字和记忆,是说明不了问题的。”他说,“人物的经历,在时间快速奔跑的惯性下很容易蒸发,记忆最终变成不可靠的东西。”这也是他加快工作的一个理由。

 

                                                                                                                      原载2008年第3期《招商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