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众人的力量:首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2首富影响力”意见领袖沙龙现场素描
四月的北京春光灿烂。在财富与创意融汇的中关村核心区,一场以“2012首富影响力”为主题的沙龙正热烈进行。
2012年4月12日,在立方庭大厦极具互联网气息的“3W Coffee”咖啡厅,墙上的屏幕不时刷新着最新的微博信息。柔和舒缓的乐声,芬芳清香的鲜花,会场内激情澎湃的讨论和热烈掌声此起彼伏,专家、学者对“财富”的真谛和影响在此处交锋、汇集。这场活动由“新唐智库·智脑汇”发起,这是一个聚合商业领域知名学者、记者、出版人和意见领袖的自媒体舆论传播平台,拥有10多位专职研究员和50余位客座研究员、顾问和作家团队,“2012首富影响力”意见领袖沙龙即是其系列活动之一。
从原始社会开始,尽管还没有文字,不懂得“economic”这个词汇,但是人们追求财富、改善生活状态的脚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商业社会为主导的今天,市场经济已经帮大多数人实现了富足的生活,并催生了许多财富领袖。
2012年3月8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了2012全球富豪排行榜,这也是福布斯第25年发布该榜单。其中,华人首富李嘉诚进入前十名,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以102亿美元身价居全球富豪榜第86位,这也是李彦宏第二次成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的中国内地首富。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首富现象,不再是出于一种简单的好奇,大家开始对排行榜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因为经过几十年沉淀,人们不再将对财富的思考停留在这个人有多少钱这件事本身,还是更多地去探寻这个人是凭借什么手段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他的财富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在这次沙龙上,知名财经作家、首富观察家、新唐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小平与品牌专家杨曦沦、前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区域经济学者罗天昊、《英才》杂志执行主编朱雪尘、《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副总监张守刚、草根创业者冯石、资深出版人曾清燕、《楚商》杂志主编李玉申及奥信集团董事长王平等嘉宾一起探论了首富的现象与意义。
主持人张小平首先发言,他分别用“顺应天时”、“占据地利”、“汇聚人和”分别与比尔·盖茨、李嘉诚、李彦宏对应,将他们创富的最重要原因归结于“汇聚了众人的力量”。
张小平指出,从比尔·盖茨、李嘉诚和李彦宏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创富者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比如理性、守法、守信、识大势、远见等;比如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信仰科学、崇尚自由、注重平等交易、推崇契约精神等。张小平还将三位首富进行了解剖性分析,提出:
比尔•盖茨=科学家的头脑+工程师的心脏;
李嘉诚=商人的头脑+企业家的心脏;
李彦宏=企业家的头脑+工程师的心脏。
张小平最后将中国首富们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分析,将之总结为三个阶段:
一、创富1.0阶段,资源聚集型首富;
二、创富2.0阶段,业态创新型首富;
三、创富3.0阶段,生态系统型创富。
针对如何解决来自时间、空间、价值观层面的挑战,张小平最后探讨了三个问题:
中国首富如何才能做的更久?
中国首富如何才能建立更加世界性的影响力?
中国首富如何实现由“利润驱动型”向“价值观驱动型”的转变?
随后发言的是品牌专家杨曦沦,他认为品牌飙升是时代趋势,并提出首富品牌的三个效应:提高个人知名度;提高美誉度;提高追随者忠诚度。
如何超越首富做一个有意义的人?杨曦沦提出了三条衡量标准:
一、从提供一种产品发展为营销一种生活方式;
二、从领导一个企业发展为开创一种事业;
三、从财富的创造者发展为价值观的传播者
前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区域经济学者罗天昊从四个维度探讨了富豪的区域性分布:一是全球性的分布,二是华人圈的分布,三是中国省区的分布,四是城市的分布。
罗天昊认为华人财富主要进入三个行业,一是制造业,二是房地产,三是金融业。这种现象也体现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特点和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最后指出:中国的未来在实体经济。
《英才》杂志执行主编朱雪尘则谈到了在央企独大之下、民企如何突破?他认为现有体制下某些央企占据主导地位,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也防止了更不公平的分配可能。
朱雪尘认为:民企在市场经济领域并非全无突破机会,在新兴信息行业、流通领域、服务型行业、新农业等行业可能会取得突破并大有作为。
另一位媒体资深人士、《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副总监张守刚的发言角度是富豪的性格特质。
他讲到有些首富崇尚制度,倾向于做开明的专制者。如不设副总,喜欢让服从性强的女性做中层的宗庆后,以及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上独裁行事的索罗斯。
随后“草根”创业者冯石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励志而感人。他重点讲述了首富(富豪)们对自己的榜样作用:创业阶段,用陶华碧的例子说服自己的团队;成长阶段,学习牛根生做企业的方法;壮大阶段,借势“盛大”,创造了中国网络饮料的概念;再创业阶段,效仿李彦宏,继续创业。
在短短几年时间亲自操盘了一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他本来准备功成身退,但在了解到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仍然还在奔波拼命,于是决定继续创业,仿效李彦宏,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资深出版人曾清燕则提出企业家要做事先做人,要学会从财富回归平淡。
随后,从湖北远道而来的奥信集团董事长王平也做了简短发言。他介绍了奥信集团如何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故事,表达了奥信集团打造创新产业综合体,推动中小企业在新的模式上发展的愿景。
最后发言的嘉宾是《楚商》杂志主编李玉申,他提出在全球视野下创富有三个方向:
和文化创意相关的产业;实体经济;借助新技术品牌力量,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的产业。
经过四个小时的热烈探讨,新唐智库“智脑汇”活动之“首富影响力”沙龙顺利完成,。各位意见领袖以全球视野从品牌、性格、分布区域、传播、创富机会、标杆意义、影响力等角度对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是业界第一次如此全面、深刻的就首富影响力进行总结、研讨,气氛热烈,成果斐然。
“新唐智库·智脑汇”不但有线下的脑力激荡与互动,而且在线上直接影响到商业领域逾亿的受众。“新唐智库·智脑汇”随后会将每期热点话题汇总摘要,并通过纸媒、网媒、电媒、人媒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呈现在大众面前,传播思想价值。多家媒体记者对本次研讨的结论格外关注,他们希望专家学者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在杂志专栏、网络专题上继续研究、传播,新的一轮“首富”观察高潮,也将由此开启。
嘉宾精彩发言摘录
首富观察家、知名财经作家、新唐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小平:
中国的商业环境还不是特别成熟,法制建设也不是特别完善,中国首富们常常会面临一些诱惑和挑战。最大的挑战,很多商人会通过走捷径,抄近路,甚至违背法律做一些坏事获得财富。
当你坚持阳光创富的时候,面对周围80%、90%的人都这么干的时候,就会很困惑,很多做企业的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如果你就做到眼不跳、心不动、手不伸,我觉得是个很难的事情。
对创富的企业家来说,无论赚1000万、1亿、100亿,无论你的财富后面加了多少0都没有太大意义,这些0前面的那个1就是守法,不然有再多的钱,最后触犯法律被抓起来,财富都变成过眼云烟、如梦如幻。我看吴晓波《浩荡三千年》,很触目惊心,统治阶层要剥夺你的财富时,手段是那么的凶狠和赤裸裸。在现有体制下,在中国创业和创富的人非常不容易,大家最好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不要走灰色轨迹,要像比尔·盖茨、李嘉诚、李彦宏一样,一开始就走在阳光的地带。这样,无论你在创富的路上走多久、无论拥有多少财富,都不用晚上睡不着,不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是在自家的床上、而不是在监狱的通铺上。
品牌专家杨曦沦:
如何超越首富做一个有意义的人?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从提供一种产品发展为营销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搜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小孩找东西都靠搜,任何难题他们5分钟就解决,我开始以为他们水平很高,他们说搜啊,这已经变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从领导一个企业发展额为开创一种事业。你个人已经有财富了,如何领导一个企业开创为有意义的事业,帮助每个人成功是非常有意义的,进行社会公益事业是非常有意义的,进行文化传承是非常有意义的。
3、从财富的创造者发展为价值观的传播者。我不断看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美国大学演讲,他们捐赠之后演讲,人家老解决财富和传承的问题,他们不断讲,比如比尔·盖茨说我给女儿留下了身份、学历和人脉关系,这对美国平常人来讲已经很不公平了,我不能再给她钱。当时克林顿免税的时候很多人反对免税,说美国靠平等起来了,你在制造不平等,后面美国人没有信心了。这就是一种价值观,而且用财富捐助行为来诠释了他对财富的认识。
前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区域经济学者罗天昊:
华人财富分布里,各个地区华人财富不一样,大陆生产富豪最多的是房地产、制造业,香港主要是房地产和金融业、投资、贸易,台湾集中在制造业、食品和石化。可以发现三地的特点:大陆的经济结构应该说不太正常,从这几年变化也可以看出——实业大面积倒闭,房地产行业过热,房地产业超过制造业成为制造富豪集中的地方,传统制造业仍然是一个根基,虽然它已经受到打压,逐步萎缩;香港的经济结构也有一定的问题,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前沿,房地产业成为它主打的产业,前段时间新鸿基的总裁被调查,也说明了香港未来也有改变。本来他应该作为服务业或金融业,但未来也要调整经济结构,最好的是态度;台湾是电子制造行业、食品饮料,大家一说都知道,明基、富士康等等,它是很健康的,以实业为根基,附带一些其它行业。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一定要加强实体经济,制造业起码是未来二十年的根基,这是不能动摇的。
《英才》杂志执行主编朱雪尘:
以新兴信息技术,包括大家都在提到的移动终端、移动互联、云计算什么的,这个领域可能是未来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PE、私募投资非常关注的领域。而且这个领域是央企无法适应的领域,央企的规模特别大,船大不好掉头,无法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这样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或个人创业的就有非常大的机会。
现在关键是研究央企如果监管和公司治理提升,而不是把央企一下瓜分。比如说它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你可以允许这个高管持股,给一些股份的期权激励,那么对于留住这个核心人才不去跨国公司都很有帮助。一个央企的老板没有切身利益为什么要把这个公司办好?
媒体资深人士、《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副总监张守刚:
怎么在短时间内成为庞大的、实力雄厚的公司?它的必须执行力特别强,执行力特别强必然和所谓民主集中制是相排斥的,想做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来说“独裁”是非常有效的。
上了四年初中,七年高中,最终也没有考上大学。有一天上历史课,当老师进来的时候,发现以前的同班同学进来当老师了。于是就从后门拿着书包回家,跟父母说不再上学了。父母说你这么小个儿、近视眼,你想干什么呢?我说我想出去闯世界。父母给我800块钱,我就出来了。
出来找工作的时候,我说我别的不会,可以卖东西,就试着去给人应聘做业务,到酒店做服务员,给人刷盘子。人家说不行,做业务你没有文凭,刷盘子你刷不干净。怕把钱花没了,不敢买东西吃,有两棵杏树我吃了七天,早上起来拿着杏树晃,掉多少就捡多少,吃多少。
公司上市后准备退休,但是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搜了一下百度李彦宏究竟有多少钱,结果被他的个人价值吓了一跳,而且李彦宏是1968年的,有这么多钱还在奔波,还在拼命,这样的情况下就放弃了退休的想法,而是效仿他继续创业。
资深出版人曾清燕:
我觉得做事之前先做人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在这么浮躁、功利、庸俗、可怕的社会上怎么来实现我们的梦想。我想做的是把中国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人介绍给读者,大家从里面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奥信集团董事长王平:
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做生产、做产品,做制造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我想只有让中小企业更好地成长,让这个苗更好地发展,我们这个国家经济是有希望的。
《楚商》杂志主编李玉申: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美国等富豪前列的都是和传媒相关的,传媒产业在全球范围慢慢有所下滑,但我个人认为在国内来讲这个市场其实刚刚开始。我们现在的图书出版和多媒体整合,这个方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大量的新公民的诞生,媒体信息的需求量会有更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