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是楼市调控的最终目标


  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是楼市调控的最终目标

  自2010年以来“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楼市调控成果初显:4月18日公布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3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型住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6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上涨的城市有8个。去年同期,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8个,持平的城市有3个,上涨的城市有29个。70城市房价同比指数首次回落,房价已经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成效继续显现。

  令中国众多开发商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楼市调控的时间之长达两年,至今没有松动的迹象。很多开发商基于过去多年的经验,寄望楼市调控像2008年那样,遇到世界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松动造成楼市反弹,调控会一年半载结束;二是没想到中央政府楼市调控决心、信念之坚定。过去楼市低潮时,开发商代言人加大分贝叫唤“松动”,由于依赖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追求政绩与开发商追求利润有利益交叉,地方政府变相托市,地方政府执行政策变成楼市调控的“消融剂”,本次调控中央政府强化问责制,试图松动调控的地方政策“被迫收回”,彰显中央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目前楼市调控遭遇两难:一方面如果楼市调控政策松动,房价会迅速反弹,不仅两年楼市调控成效化为乌有,政府公信力会有损伤,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另一方面,若楼市泡沫迅速崩解,房价下跌30%以下,地方财政受不了,经济发展速度下滑,银行信誉风险凸显,照样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

  好在中央政府传递的政策信息明确: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至于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温家宝总理给出了两条标准:一是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二是房价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近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中国的调控政策还应该要持续下去,让各界都形成房价下降的稳定预期,这样房价才能接近“合理水平”。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控的关键时期,以松动限购令及银行信贷为主要内容的住房政策微调地方政府动力依然强劲存在,一些银行首套房贷利率逐步放松,从基准利率到9.5折、9折,再到8.5折利率优惠,人们一方面为降低购房成本而高兴,另一方面也担忧这种优惠向二套房蔓延,导致初步得到遏制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再度反弹。降准率和土地政策松动呼声强烈。国土部示警一些地方楼市调控可能松动:2012年,各地要充分估计宏观调控持续推进可能面临的困难,房地产企业拿地意愿下降,稳定供应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闲置、囤地等违法违规现象可能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落地任务仍然比较重;一些地方可能松动调控政策。 国土资源部表示,今年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的中心任务是,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为重点做好住房用地供应工作,努力保持土地市场平稳运行;以促进形成住房有效供应为重点做好已供住房用地的监管工作,加强住房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的动态监测监管。

  房地产调控一直是中国的一大难题,“越调越涨”的怪圈曾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百姓和政府。从去年年初开始,中国政府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调控房地产业,经过长达10多年的几轮楼市调控,中国政府驾驭楼市调控的政策、经验、监督、执行等等系统工程日益成熟,控制投资投机需求、防止房价反弹的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户型住房建设力度,鼓励中低收入者入市购房,以此保证房地产投资和成交量维持在一定水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依目前形势看,只要限购政策不放开,房地产市场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之自住型需求陆续入市,因此也不会出现大跌的现象。整体分析,今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和销量将平缓回落。

  笔者认为,楼市调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目前楼市调控政策大方向正确,要经得起楼市调控带来的“经济阵痛”,货币政策、土地政策应再坚持1至2年,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是楼市调控的最终目标,借此机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健全房地产政策、法律体系,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房产税试点的总结及审慎推广,同时科学严密监测楼市调控政策效应及风险,做到及时应对。

  楼市调控“决不动摇”的深意何在?

  中国楼市调控成果初显 但目标未竟

  蔡律   201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