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风险为何如此之大?


 

并购风险为何如此之大?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大多数研究表明,并购活动总体成功率约为50%——与抛硬币无异。中型企业(一般而言,年营收介于2,000万至3亿美元之间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应将这一概率牢记于心,因为在今年,他们面临的并购机会将较以往大大增加。投资银行家罗伯特·W.贝尔德(RobertW.Baird)表示,2011年,美国估值在1至5亿美元的并购案数量较2009年猛增78%,他预计今年的增长也将格外强劲。

 

一桩失败的并购交易对中型企业造成的冲击远远比大型企业所受冲击大得多。大公司通常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及资源去收拾残局。而大多数中型企业缺乏足够的财力和人力为一项失败的并购交易善后。并购风险为何如此之大?可悲的事实是,大多数收购案表面上看起来都无可挑剔,但很少有企业会足够重视整合过程——也就是所有的书面合同签署完毕后真刀真枪的兼并过程。

 

产业经营是做“加法”,兼并收购是做“乘法”。很多企业家看到了“乘法”的高速成长,却忽视了其隐藏着的巨大风险,现实中有太多在产业界长袖善舞的企业家最后在资本运营中折戟沉沙。兼并收购究竟是什么?如何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协议合同中有哪些关键点?并购整合有哪些核心要素?企业融资要注意哪些关键点?能够明确回答这些问题的人是少数。洞悉兼并收购的玄机,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的课程《企业并购与整合》。

 

并购交易是一项风险系数极高的战略活动,并购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帝国,也可以很快令一个企业覆灭,自从有了并购行为,并购就与风险二字形影不离,可以说并购就是一个与无处不在的高风险不断博弈的过程,赢了就得到令人乍舌的高回报,输了就有可能无路回头。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师发现,进入21世纪初,由于中国企业的不断扩张与对资源的依赖,中国企业参与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开始进入世界前列。尤其近几年,国内外企业间并购重组涉及的行业、区域和规模都不断扩大,收购兼并浪潮风起云涌,而在这众多的并购案例中,真正取得成功的比例并不高。2010年,由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成功,人们对并购的作用,尤其是改变产业格局的效果有了更为具体和直接的感受。那么2010年中国到底发生了哪些并购活动?中国的并购活动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企业该如何去应对发生在身边的并购活动呢?

 

近百余年来,美国经历了“从横向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并提高产业集中度、纵向并购提升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混合并购实现集团多元化经营、拆分重组实现多元化二级子集团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回归主业并强强联合”等五个并购阶段。而日本自1947年签订关贸协议后,则经历了规模化推动、政府推动和产业结构变化推动等三个并购发展阶段。

 

在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预定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老师看来,中国企业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得到了类似日本的三种力量的同时推动,美国并购五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也正在中国得到体现,中国企业的并购正在呈现出跨越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加入WTO,各个行业逐渐的对外开放,这就导致大量的外资巨头可以对国内优秀的民族企业垂涎三尺,而且老外有的是钱,要并购的中国企业还都是一些行业领头羊,长此以往,中国各行各业势必被外资整合收编,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侵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完成了一系列并购活动后,其发展趋势正由过去的并购知名大型企业向并购传统行业企业转变,并呈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并购传统行业的目的是借助其全球资源和运作能力,使中国传统产品能走向全球市场,同时其自身也能通过并购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如全球最大的酒业集团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

 

第二,不再强调全资收购,能够取得实际控制权就行,如嘉士伯并购重庆啤酒,仅拥有29.71%的股权,但是却取得了实际控制权。

 

第三,参股知名大型优秀企业,由于我国政府对并购的监管力度加强和国内企业的不断强大,国际跨国公司更多通过参股中国企业并结成战略同盟,分享中国企业成长的果实,如巴菲特为打造全美电动车充电网络而收购比亚迪10%的股权,比亚迪则借助其开拓美国市场。

 

第四,由于政府管理,一些行业的资质成为紧缺资源,国际跨国公司想进入中国市场则需要通过购买相关企业方能取得相关资质。

 

德勤新近一份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并购交易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内企业间并购交易金额达82亿美元,中国大陆企业跨国并购交易达49亿美元,而海外并购中国大陆内企业交易金额达到了229亿美元……然而,德勤的另一份报告则指出,尽管并购促进经济增长的故事听起来非常美妙,但是60%的企业并购却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三分之二的失败源自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所以,谭小芳老师建议我国企业实施并购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1、并购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如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海外的企业和机构陷入了暂时的经营困境,这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并购机会。这些海外企业或是拥有知名的品牌、或是拥有完善的国际营销网络、或是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与之相对应,我国的制造企业,具有全球领先的成本优势,这是我们的强项所在。海外并购,无疑更期望获取的是对方的品牌、渠道以及研发资源。因而对于被并购对象的选取,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不要因为所谓的“低价”而实施盲目的并购,否则既乱了自身发展的节奏,又极大的增加了经营成本。

 

2、并购必须以价值提升为核心:

 

并购的最终目的不能只关注于规模体量,而更应该注重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我国企业所实施的并购,都是必须是以充分利用、整合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企业的业务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捷径为前提的。在此前提判断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产业链整合、人员整合、品牌整合、渠道整合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最终提升我国企业在行业中的战略竞争地位,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快速的实现国际化扩张,促进转型与变革的实施。

 

3、并购必须有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契合点:

 

并购的目标是实现双方“1+1>2”的整合效果,实现双方原有资源最大程度的整合与利用。因而,被并购的企业最好与并购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或者契合点,以保证整合之后,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融合,减少双方的磨合期、实现并购收益最大化。否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甚至会导致整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