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愿意承认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与他们不情愿看到未来不再有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不无关系。其实,这种疑虑是不必要的。农业中剩余劳动力转移,无疑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主要推动力,而这个转折点到达之后,并不意味着劳动力转移速度必然减慢。从经历过刘易斯转折点的三个东亚经济体经验看,在到达转折点之后,农业劳动力下降速度反而快于转折点之前。如分别观察转折点前10年、转折点前后各5年和转折点之后10年的农业就业比重变化,可以看到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劳动力转移速度,在转折点之后平均加快了25%。
姑且不与发达国家的农业就业比重相比,即使与人均GDP在6 000-12 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任务也仍然是艰巨的。当我们汇总2007年世界一些处于这个阶段国家的资料时,发现平均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为14.8%,比中国低接近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后十年中,我们要从现有的1.92亿农业劳动力出发,每年需要减少近200万人,即降低一个百分点。这样的话,才能保持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持续提高,进而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