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赭山位于市中心,它有两座山峰,一称小赭山,另一称大赭山,大赭山海拔88米,小赭山比大赭山低二十余米。今天我和妻的劲头都很粗,两座山峰都登上了顶,并且还登上了大赭山顶的一览亭。一览亭的阶梯宽度极窄,估计仅十厘米。在这样极窄的阶梯上下确实非常困难。但是登塔的为数不多的同游客都兴致勃勃地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千佛塔最高的一层沿突出塔身的走道,游客们在芜湖市过去的最高处俯瞰了整座城市,长江的雄姿也能从横跨长江的芜湖长江大桥领略到一斑。城市中有很多高层建筑,有几座高层建筑的高度好像已经超出了大赭山的高度。
两座赭山连同四周的平地,构成了芜湖市的一座城市公园,这座公园中有三座人物塑像,据说其中最热门的当属戴安澜将军的塑像,参观的人很多。我们在晋谒将军的塑像时就先后见到十几对年轻的恋人也到塑像前凭吊,他们还在碑碣前认真阅读碑文,互相讨论碑文的内容。我最早知道将军的那年,就是将军正在抗日的前线领导与指挥自己的队伍奋勇抗日的1942年,那时我在读小学,我家订阅的报纸中有一份是新华日报,常有这方面的报道,有些报道还记叙得十分详尽,读起来很有味道。抗日的沙场见闻常让我激动得热血沸腾。一天惊闻将军牺牲,我黯然神伤,默哀良久。将军的事迹和精神曾经被掩埋过几十年,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让历史的真实得到恰切的还原。真正打过抗日大仗的人,绝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忘记。
大赭山的山脚有一片园区,好像是文艺区,其中多为黄梅戏戏曲演唱的摊点,其中有几个摊点拥有很多看客。我也稍微瞥了几眼,拥有比较多看客的摊点的演出者全为青年女演员,他们粉墨登场,穿着行头,化着浓妆,有乐器伴奏,唱得也有板有眼,做工也地道,就是没有舞台和舞台背景。不知道这其中能否有上几位会在今后的正式舞台上抛头露脸。
1974年的夏天,我曾陪同我的姨爹上黄山旅游,那年他老人家已七十二岁,回上海时,我们乘的是从黄山到芜湖市的长途公共汽车,黄昏时分到达芜湖市,准备第二天乘从铜陵来的火车往南京,再从南京乘火车回上海。长途公共汽车一到芜湖,我连忙寻找客栈下榻,芜湖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在那时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低矮的房屋,破烂的街道,衣衫不整的市民,还有我们下榻的那座旅栈,几十位下榻者一字排开平躺在木板上,这是我平生唯一的一次最为可怕的下榻经历。也是我对芜湖的深刻印象。
今天的芜湖我再也找不回来那种初刻的印象,我为今天看到的芜湖不胜欣慰,高楼抹去了低矮的房屋,六通道车道外加两通慢车道,宽阔的通衢大道扫清了破烂的街道,衣料时新,穿着时髦,尽去衣衫不整尽显靓丽风姿的市民。不时在街上还能看见梳妆打扮得绝对不比上海市区时髦女郎差的芜湖姑娘,像朵朵春天里的花朵在芜湖市繁华的街道上跃动,各型私家轿车和越野车在宽阔的通衢大道上疾驰,和上海一样的公共汽车载着芜湖市民走向他们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