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为大家掀开一个二次创新名词Phollywood,每时每分,媒体中人都在创造新词,企图打进眼球,评星榜,畅销刊物榜(叫书榜已经开始时代不正确,刊物Publication不一定是纸书,可以是任何显示屏出来的长篇,例如Barnes & Noble的Nook Pad,你説算不算Book),但到底我这次的Phollywood是否同一个低档目的,哗眼球取互联宠,这不是我的风格。那到底是什麽目的呢?
咸鱼翻生
我弃圣绝智慧好一段时间,当一堆朋友在僻谷修炼之际,我就在僻媒体僻文字,已有差不多十年未有正正经经拿起报纸看,管理书更是禁绝之列,直到我数月前买了三星G-Note,我开始看信报mobile版,并且用Podcast听香港电台节目,《管理新思维》,(提提中文大学各位友好,中国禁香港电台,不能在内地上网收听,最好试试将本节目放上百度或优酷,以裨益国内朋友),并且忆起自己在2000年,在香港电台互联网化上出过点力,对早有所“闻”的Podcast,现在才享受到。试想想,这两个媒体,若果不是靠S note传播,在我身上已死,它们对我的个人复活--就是Phollywood风里活。拿张纸报周街看,小狼以至再其他80/90後,绝对只拿Note/Phone/Pad版报纸。在家我绝不会委屈自己听电台,但在街上人声鼎沸,电台内容Podcast就是良性抑嘈,兼有我憎恨提及的教育性,其实应该说是edutainment娱育性才对,由於可以时间转移,电台广播又是Phollywood,从风里活过来,就连大班都复古搅电台,都是一种Phollywood现像。
良将日罕
本报5月4日,信报研究部的“何谓良策庸策”,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The difference and why it matters,这些所谓名列前茅的管理书,我老例是不看一眼,直至该栏竟然提出我心中的一个真英雄,90年代海湾战争联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他的两分钟简报上限法,即任何人,任何军情,下属上报不能超过两分钟,是现代压缩管理典范,使用类近概念,令我1998年赢得一场与军阀的JV争夺战,及在2008年赢得一场10亿港币债务延缓战,所以我才亮一眼看看这文章,里面提到乔布斯乃不可多得人才,因为腹有良策,另外良策难求,最重要的是先做诊断Diagnosis,方可定策,敝事务所在1990年提出的古典壮大鸡尾疗法,第一道药就是Corporate Diagnosis企业诊断。令我感慨的是良策来自良才。当今之世,良才何处求呢?
Phollywood刺激下的横向思维
第二个感慨是2012年4月29日的香港电台节目管理新思维Podcast版《企业培训新趋势》,除了一众主播仍然喜欢将Succession说成“承传”而不是“传承”外,那位受访培训顾问说最难的挑战是取得上层认同。真的要搅认同,搅到上CEO级,在中环学来说都只不过是平民高度,搅到上董事局方算贵族高度,金主(祭司)这高度就怎也去不了,兜兜转转,仍在庶民,贱民,罔民的高度!何年何月?企业诊断在高层认同之後,与培训工作对接呢?说到培训,尤其家族企业培训,一个全球性家族网络的工作人员就私下对我说,他们每年都大洒金钱邀请大中华区教授为他们开课程或研究,但达标到位的却没几个,我的简单结论是:既然(顺序)良CEO/良策/良企难求,培训又未能易高层对接,贵介一族期实是未开化。综合起来,作为投资者,要抓又能抓的只有一点,企业(1)Phollywood元素够不够,能不能存活下去(2)董事以至CEO,是否有Phollywood眼光,如乔布斯一样,有足够搅头/噱头令投资者信他们可多走十年,以致股价坚挺(3)业务内容以至企业风气(我刻意不用企业文化)就算并非TMT,仍然有足够Phollywood味道,令全员奋发,而不是靠培训输入洗脑素,如海地霍都教活死人般来个硬向前,而终极的问题是,无论直接或间接投资,不再该问企业/项目够不够Sex性感?而是够不够Phollywood。
Phollywood看投资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