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原创]沟通与人际关系之十七:站在旁人的立场去思考


 


    哈佛商业学校的迪安多纳姆说道:“我宁可在面谈之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踱上两个钟头,而不愿意毫无准备地走进会议办公室。我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讲什么,更重要的,是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想到他们大概会说些什么。”

  这点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我曾经做得很差。现在回想起来,年轻些的时候,还是有些浮躁的。浮躁也许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刚大学毕业,就希望自己被重用,仿佛已看到成功在向自己招手,疏不知,成功离那时的我们还远着呢。

  现在逐渐成熟,经历的事情多了,便生出了几分淡定和从容,不那么患得患失了,不那么急功近利了。

  我以前年轻些的时候在会议之前,不太喜欢做细致的准备和深度的思考,没有像哈佛商业学校的迪安多纳姆那样,“在面谈之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踱上两个钟头”,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讲什么,更没有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想到他们大概会说些什么”,而是浮躁的冲进办公室,美其名曰“兵来将挡”。现在看来这样的行为着实浮躁,对自己的成长没太大的帮助。

  在生活、工作中,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他会怎么想,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很重要。

  杰拉尔德尼伦伯格在其著作《与人交往》一书中评论道:“在你同别人谈话的时候,假如能表现出十分重视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便可赢得对方的合作。所以你应该先表明自己的目的或方向,然后倾听对方发言,再由对方的意见决定该如何应答。总之要敞开心灵接受对方的观点,如此对方也会相对比较愿意接受你的看法。”

  在这段话中,作者告诉我们“在你同别人谈话的时候,假如能表现出十分重视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便可赢得对方的合作。”告诉我们与人谈话的前提是,表现出“十分重视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并不容易,人们都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如果我们是真诚的想与人达成一致,唯一能做的便是从旁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看事情。听起来并不是什么非常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照此执行,他却很可能是我们一生事业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