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原创]沟通与人际关系之十八:同情他人的想法与愿望


  


    阿瑟盖茨在其《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道:“同情,是所有人类最渴望的东西。孩童会急着展示伤口给你看,甚至制造伤口或淤肿以获取大量的同情。成人也一样......展示青肿之处,讲述各种意外、疾病,尤其是外科手术的详细经过,还有对那些真实或虚构的不幸所发出的‘自怜’等等,可说是屡见不鲜。”

  特别是当某人认为你重要,情感上对你有依赖,更是会在你面前展示脆弱,期望获得你的同情和关爱。这种情感关系可以是夫妻,也可以是情侣、亲子或朋友及同事。

  在企业里,当面对争论时,我们最应该采取的方式是聆听,专心聆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同情对方的想法与愿望。很多情况下,他人的焦躁情绪或者在谈判中表现出的丝毫不让步,某种程度上是在显示他的重要性,对方需要你的同情与理解。

  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方式是给予对方充分的同情与理解,舒缓他的情绪,对方看到你的态度,他的态度也会软化下来,一场一触即发的争辩很有可能立刻转为握手言欢。

  在夫妻关系中,妻子向下班回家的丈夫倾诉一些在丈夫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妻子需要的只是丈夫的同情与理解,丈夫由于一天的工作累了,有可能不愿意听,甚至抗拒,妻子没在丈夫那里得到慰籍,长久如此,夫妻关系慢慢便淡了。

  所以我们经常说,夫妻之间偶尔吵吵架,只会令双方的感情更深,因为吵架本身也是沟通的一种形式,当然这个吵架的分寸得拿捏到位。真的哪天,两个人没架吵了,丈夫回家后干自己的活,妻子自顾自的做家务、看电视,这样的婚姻关系才真的危险。

  对此,卡内基告诉了我们一个具有魔力的句子,百分之百诚恳的跟对方说:

  “你这么觉得,我一点也不责怪你,因为换了是我,也一定会有相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