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身体健硕的中年男子,身高接近一米八,圆脸,壮得似乎有点接近肥,性格开朗。我第一次乘坐他驾驶的大巴就觉得他的驾驶技术不错,起步很稳,行车也稳,刹车绝无让乘客前冲的感觉。但是车速可绝不慢,在限速范围里,高速前进,超车时行车路线清晰,决不让被超车有丝毫不适感。我也算得上是一位老驾驶员了,并且我经常在研究驾驶技术,我很喜欢研究大巴或公交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还经常对我乘坐的大巴或公交车驾驶员的技术进行点评。一般地说,驾驶大巴或公交车的司机持有A照,驾驶技术都比较高超,但是在我的点评中也常有被评为下档的。
一次我们乘坐他驾驶的大巴从芜湖回马仁山庄,这条路线是他第一次走,他也依靠GPS导航,但是也就是导航让他上了一回当,他根据导航的指引,开进了村道。这是一条典型的刚筑就不超过一年的村道,水泥路面,可以让拖拉机从容地行走于上,自然交汇时得十分当心。我们乘坐的大巴有五十四座,车长达到12米。进入这条村道不久,乘客们就感觉到了,因为对于乘客来说,已经看不到道了,车子开过道旁的村舍,村舍似乎就在乘客们的眼皮下掠过,田地也在乘客的眼皮底下,车旁偶尔有村民,他们的眼神透着迷惑,从没见过这样大的客车开进这条道,很多乘客开始紧张起来,深怕车子陷入田地,或是翻入田沟。而我就在驾驶员身后的座位上,我看他依旧从容不迫,行车速度仍旧保持在60公里/小时。后排有个别乘客开始对目前的行车有异议了,也有另一些乘客轻声相劝,要相信驾驶员,不要干扰和影响驾驶员的情绪。其实当时我也有一点紧张,特别是在转弯的时候,深怕后轮驶离村道。约莫开了近二十分钟,总算折入县道,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
“刚才怎么开进这样的村道?”我在他身后对他轻轻地说。
“上了GPS导航仪的当。”他不无幽默地说。
“刘经理的开车技术没得说的。”导游在他身旁的座位上发话。
“怎么样,有点水平吧。”他得意地回应导游的夸奖。
“小刘驾驶技术的确很好。”我也把赞美的话送上。
“
“肯定为你写一篇。”我给他一个让他满意的回答。
几个星期以后,又乘他开的大巴去辰山植物园,在游玩辰山后等待游客上车去平湖的一段时间里,他和他的妻子与我共坐在一张长条木椅上。他的妻子与我是第一次谋面,我们在交谈时,他向我介绍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用极为流利地道的上海市区话与我交谈,我有点惊讶,她从我的眼神中感知了这一惊讶。
“我和老刘是同乡,一起到上海打工,已经十年了。我善于学习语言,所以别人已经以为我是上海人了。我们的儿子在上海市第八初级中学读书,十六岁,他已经有上海户籍了。我们在上海买了商品房。现住四牌楼路。不过我和老刘还没有把户口迁过来。我们的大巴晚上就停在外咸瓜街上。”
“你们已经是新上海人了,向你们两致敬。”我十分敬佩地向他们两表达我的敬意。
“
“提笔后,搁住了,因为有关你的基本情况几乎是空白,我向汪经理问过,他还没有给过我准确的答案,只是今天过后,我已经没有提笔困难了。”
他听了我的回话,十分满意地笑开。我端详着这对夫妇,他们原来是江苏盐城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奋斗,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开创了自己的新天地,他们目前的收入在上海家庭中,已属中偏上水平了。他们还有了自己的住房,比那些啃老的上海颓者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他儿子就读的学校就在大儿家的小区旁,他停车的街道就是这个小区东门外的道路,我和小刘夫妇已经是邻居和朋友。和一位新上海人交上朋友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生命活力,向上勃发的生气盎然的活力可以让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