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流泪并非示弱


 
 
      身处一场舆论风暴中的“太阳能疯人”黄鸣和他一手缔造的皇明,如约于720在据说耗资13亿元打造的太阳谷举行了一场被媒体界私下称为“媒体批斗会”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黄鸣声泪俱下地向媒体展示了近几年来他蒙受的不白之冤,并特别针对近期舆论以猜测的方式对他本人、他的家人以及皇明公司的种种不实报道进行了极具黄鸣个人特色的反击。此间,黄鸣几度以咆哮的方式,分别不点名地怒斥了他猜测中的不良竞争对手和被其雇佣的媒体公关公司及被收买的个别媒体人士。
       发布会后,黄鸣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人独家专访。
      牟德鸿发布会上,你两度落泪。而私下里,有多家媒体记者认为,包括你的怒不可遏的咆哮在内,都是在作秀。你对此怎么看?
      黄鸣:我是个性情中人,泪到该落之时不得不落,话到嘴边之时不能不说。我改行做太阳能25年来,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期间失去了和妻子女儿团聚生活之乐,他们也因为我对太阳能产业的痴迷和疯狂而担惊受怕,我一直感觉有愧于他们。近期有不良媒体把道听途说得到的小道消息当成新闻由头,煞有介事地对我、我的家人以及我们的企业大泼脏水。对我的企业你说三道四,我倒也忍了,但是无端地对我个人和我的家人进行人格污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感觉悲哀了,委屈了,为什么不能落泪?你想想,能让一个年过五旬的老男人为之落泪的,那是怎样的污辱?我有什么好秀的?对于一个丈夫、一个父亲针对妻女的怜惜愧疚之感的真实流露,某些人还要说三道四,我怀疑他们是否还有人类正常的情感,也不得不让我惊叹于某些人的冷漠甚至冷血!
        牟德鸿你在发布会上直言你个人与落马官员黄胜有私交,甚至想过要去看望他的母亲。你难道不担心可能由此对你以及皇明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吗?
       黄鸣:我相信,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大家都是人,违法犯罪的官员也是人,是人就有情感,就得有作为人的起码的人格和尊严。在这个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撇清与一名对皇明公司的发展有过帮助、与我有过私交但却涉嫌违法犯罪的官员的关系,这不符合我的性格,也不符合我对做人起码底线的判断。关于我与这位官员的关系是否涉及违法犯罪,我相信司法部门会有所公论。在此公论出来之前,我个人自己说没问题,个别媒体推测有问题,都毫无意义。如果真的有问题,也不是我自己说说就能撇清的;如果没有问题,也不是个别媒体凭空能够捏造出来的。
        牟德鸿:近几天,众多媒体对于皇明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涉嫌廉价拿地的事情兴致盎然,但是你个人和皇明公司相关人士却三缄其口,或者只是笼统地说比平均价格还要高。这显然令媒体感觉不够过瘾,甚至有些不快。为什么皇明要用这种方式来应付媒体?
        黄鸣:皇明公司目前还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对于信息披露义务的范围和界限,有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知道,我们所披露的内容肯定不会让媒体全部满意,但是我要提醒个别媒体朋友:关于土地的价格,你可以到与土地管理、使用、转让等事务的许多政府相关部门去查实;关于我女儿是否传说中是某人的儿媳妇,如果你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兴致,你也可以到婚姻登记部门去查实……这是一项并非十分简单但恰恰是记者应该亲自去完成的新闻采访事务。你该做的事情没有去做,只是一根筋地非要逼着采访对象全部告诉你,人家不告诉你,你就恼羞成怒,就借助媒体的话语权对采访对象施压,断章取义地进行打击,甚至不惜将严肃的财经新闻花边化、八卦化,这不是媒体人应该有的立场和姿态。
        牟德鸿其实,大部分媒体更多地是出于对皇明公司与犯罪官员之间可能存在的权钱交易的关注来质疑皇明的,受众则是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焦虑而希望媒体给予他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作为身处漩涡当中的企业家,你是无法回避的。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你对媒体似乎有一种强烈的抵触心理。
        黄鸣:最近十多年来,我接触了从大到CCTV等中央媒体、小到县级电视台的各种国内媒体,也接受过像路透社、美联社、CNNCBS这样的国际级大通讯社和新闻媒体的采访。我尊重他们出于对公众知情权的关照而被赋予的采访权利,同样尊敬那些对我和皇明进行脚踏实地的调查采访的媒体。我并不奢望和苛求他们的文字对我本人以及皇明公司友好而善意,只要有真凭实据,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予以理解和尊重。但是,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为我的不良竞争对手和他们所雇佣的媒体公关所收买,极尽凭空捏造事实、恶意中伤之能事者;而另有一些媒体,则抱着猎奇的看客心态,不做实地调查,拿着媒体公关公司居心叵测地抛出一些所谓由头,盲目地跟风炒冷饭,这类人云亦云的媒体无法让人尊重。
        牟德鸿回到一个在商言商的专业性问题上来。你在发布会上说过,皇鸣公司计划在未来的5年间建立5万家气候商城,并称“2012年是光伏应用的元年”。你们是基于怎样的判断,产生了这样一个目前在许多人看来疑似异想天开的想法?
黄鸣:建立5万家气候商城是基于太阳能光伏技术在消费终端的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商业计划。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一方面是因为光伏电池价格的下跌为光伏终端应用产品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大规模的产能形成,这为光伏应用终端的商业化提供了制造基础。这次重大战略转型,对于皇明公司来说是对行业突围的一次探索。我们尝试把光伏产品目前作为工业品的商业属性扭转为一种终端消费品,并通过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网络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让光伏产品走进我们人类的生活细节中去,让人们通过光伏产品的大规模使用,扭转地球气候目前日益变暖的趋势。
牟德鸿以前皇明只是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运作如此庞大的商业网络,对皇明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产能资源、设计能力来说,将是一系列的严峻考验。你觉得你这个庞大的计划成功实施的把握有多大?
黄鸣:太阳能产业作为一个远远尚未成熟的产业,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市场空间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尝试。首先,光伏产品与日常消费品的结合本来就不存在技术性障碍,其次人们对于气候变暖的长期焦虑,加上包括皇明公司在内的一大批仁人志士和企业对于可替代能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的宣传,已经培养出了一个自觉参与拯救地球家园绿色行动的庞大群体,这些人都将会成为我们最大的目标消费群。在我们的商业框架之内,有一大批合作伙伴是商业网络遍布全球的超级连锁企业。能否与其顺利携手,对于我们这一商业计划的实施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在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过程中,与他们的高管层频繁和富有成果的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成为了我的粉丝或者说同道中人。我相信,对于地球未来命运的共同关注,将是我们谋求合作最天然的基石。
正如我们20年前用“太阳能科普万里行”发轫了中国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的历史,我们有意为我们倡导的改善气候的行动注入一种信仰层次的理念,用这种理念去推动我们的“改善气候商城”的计划,创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新历史,我称之为“信仰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