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谁来包底“地方版”4万亿投资?
导语:2012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宏观统计,涉及通胀、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以至零售消费多个范畴。上月数据整体表现偏弱,内地GDP能否一如预期次季见底三季反弹,情况未许乐观。国内地在外围风雨飘摇、内部增长动力减弱、金融海啸期间疯狂“放水”后遗症陆续浮现下,公布连串宏观数据。三头马车并驾齐驱,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尚且举步维艰,硬着陆威胁当前,大规模刺激经济会否不嫁又嫁,地方版“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如箭在弦?
2012年3月份以来,发改委项目审批通过维持每月200个以上,到4月以来,中央新批核的基建和能源等发展项目多达四百八十五项,而省市地方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计划更多。贵州、陕西、长沙、重庆、广东、广州、上海,南京、宁波、开封、新疆纷纷出台稳增长举措,均涉及扩大地方政府投资内容;另有多个省市领导表态,将稳定投资增长。在稳增长号召下,各地方政府为稳增长而出的天量投资计划接二连三地飚出,无不在千亿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数万亿元规模,贵州3万亿、长沙8292亿、广州2000亿、重庆1000亿。从西部到东部沿海,从天南到地北,地方版新一轮刺激性投资计划如放烟花般飙空而出。
在经济快速下滑,地方保增长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一个地方版的“4万亿”已经悄然启动。2012年6月与7月30日,国家铁道部发布《2012年第三期铁路建设债券募集说明书》中两次提高了铁路基建投资额,共计640亿元。除了在中央主导的铁路、公路等传统基建项目之外。2012年3月份开始,贵州、陕西、长沙、重庆、广东、广州、上海,南京、宁波、开封、新疆等地方政府发布一系列扩内需、稳增长政策。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都在千亿元以上,有的地方投资计划甚至达到了万亿元的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2日,除湖北外,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公布了201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其中,贵州增速最高,为58.1%,上海最低,为4.5%。其中,全国有26个省(区、市)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表示:“稳增长就是稳投资。稳增长压力之下,全国多个地方政府再度祭出投资拉动这一“法宝”是势在必行。2012年6月初至7月底,从陕西至贵州、湖南到广东,全国地方政府出台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已跟4万亿相差无几,这还未计入表内显示获发改委开绿灯的近五百个新批项目。种种迹象表明,在“稳增长”的中央口号提出前后,各地面对经济下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法宝投资。稳增长必须稳投资,要在关键时期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大部分城市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的根本原因还是投资不够、项目不够。项目就是投资,就是变化,就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地方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地方政府自有财政收入。二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获取银行贷款,譬如发债和借贷及抵押等。三是引入民间资金。四是吸引央企和国企投资。另外是地方政府通过海外融资和卖土地及合作开发等方式,获得投资的资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狂欢自2008年,地方融资平台2008年到不到2万亿,迅速变化2009年底的7万多亿,随后进一步攀升。中央开始限制融资平台数量和规模,银行也开始急剧对其收紧。因此通过融资平台大规模融资不现实。因此,通过民间资本解决投资资金最现实,2007年居民储蓄从14万亿到2011年上升到35万亿,如果其中20%转成稳增长的资金投资,就能够增加到7万亿元投资。但是必须提供条件。譬如放开投资领域和创造公平环境及确保所投资金和产品的安全等有稳定的投资回报利润。”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分析:“从前7个月全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看,支出的资金越来越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和增速不断提高,可想而知,地方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加强。这一次地方版4万亿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不同,2008年“4万亿”是由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制定计划,地方政府去落实。这次主要是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制定和落实具体的计划,中央政府是微调、预调。”
2012年2月27日,江苏省电力公司“亲情电力 幸福民生”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在南京正式启动,承诺实施八大专题三十项服务举措,并一一细化量化了具体的服务目标。2012年5月20日,江苏省政府近日组织公安厅、交通运输厅、教育厅、安监局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程”,30条具体措施涵盖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营运驾驶人管理、强化校车安全监管、强化路面执法管控等10个方面。这是我省“十二五”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江苏”和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头戏。
2012年8月10日,新疆迎宾馆召开的19个援疆省市国资系统产业援疆座谈会公布,“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计划在疆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2011年8月的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33家央企与自治区、兵团共签订88个合作协议,涉及石油、化工、电力、制造、通信、建筑、采矿等产业领域253个具体项目,签约投资总额7154亿元。此后,一些央企根据项目需要陆续追加了投资,目前概算投资总额已追加到1051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在疆央企已完成1840多亿元,有46个项目已经建成并投产。2011年,央企累计在疆提供无偿援助资金2.2亿元。
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中,央企在疆承担的定点扶贫县由13个增加到24个。而19个对口援疆省市结合受援地州资源禀赋、地缘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实际情况,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推进、企业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支援省市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与新疆优势产业有效融合在一起。截至目前,19个援疆省市在受援地州产业援疆项目共1101个,已开工项目664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57亿元。其中,援疆省市国资系统在受援地州产业援疆项目共51个,已开工项目29个,计划投资254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4亿元。
2012年6月,陕西省率先出台了十条“稳增长”的意见,提出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包括加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批复一批项目、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速度等。这其中,包括加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确保西成客专、西合复线、蒙西-华中运煤通道等项目下半年实质性开工建设;争取国家批复一批项目,力保韩国三星、美国强生、神华陶氏等一批重大项目早日获批。
2012年8月13日,开封市将投资1000亿将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时期盛景,同时要建设一座工业化新城。保护旧城要钱,开发新城要钱,历史的包袱要背,未来的事业要投,开封的年财政收入只有50个亿,指望这50个亿撬动如此庞大的一个投资计划几乎是天方夜谭。老路有一条:旧城改造,卖地生财,可是现在房地产业不景气,开封的民间财力贫瘠,凭什么把别人的资金吸引过来?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这需要多大的财力才能支撑?
2012年7月初,广东省提出19条稳增长的举措,其中包括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要把全力扭转投资持续下滑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4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38.7%,资金到位1553亿元,仅为年度计划的38.8%。2012年7月份,广州市政府提出,下半年要重点抓好年度投资714亿元的101个重点项目建设和列入省现代产业500强的120个项目建设;抓好国有企业总投资为1270多亿元的76个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这一系列的投资计划也超过2000亿元。与此同时,近期该市动工的白云机场扩建工程以及新近获批的7条地铁线总投资合计也超过了1400亿。
2012年7月16日,宁波市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26条,提出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对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和3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予以单独考核和表彰。2012年7月23日,南京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积极发挥投资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和消费载体建设。相比之下,长沙和贵州的投资计划更为具体。
2012年7月25日,长沙市政府对外发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与投资额高达8292亿元不相对称的是,截至6月底,长沙重大项目2012年累计完成投资额56.04亿元。长沙市政府公布1300亿美元投资计划,接近该市去年全年GDP的150%。这种匆忙加大投资的行为,正是中国最近对经济步履不稳的典型应对。今年上半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2.9%,低于该市过去5年来15.2%的平均增速。长沙市委、市政府对外发布的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投资额为8292亿元,其中重大项目共40个,总投资3748亿元,包括总投资1736亿元的“十大片区建设”、总投资714亿元的 “十大基础设施”等;另外有155个一般项目,总投资4544亿元。
与8000多亿元投资额形成反差的是,长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仅为688.11亿元,8000多亿元的投资额是财政收入的十多倍。长沙市政府和发改委相关网站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沙市本地开工项目共计137个,完成项目工程投资约125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31%。来自长沙市商务局项目处的数据显示,长沙市今年重大商务项目共66个,总投资为1511.6亿元,2012年预计完成投资255.4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这批项目2012年累计完成投资额仅为56.04亿元,占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额的21.78%;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397.3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额的26.29%。今年7月份,湖南省国资委和长沙市政府特地到北京举行长沙与央企合作发展暨重大项目推介会,最终签约了320.9亿元,不到8000亿的1/25。
2012年8月6,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日说,我们现有的工业园区的产值已经达到1万亿元,未来十年将达到6万亿元的工业产值。重庆的能源产业计划在2015年前达到1000亿元,不过如果把握好页岩气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2012年8月份,贵州省本月即将公布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显示,从各地上报2382个项目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初步提出规划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贵州省在最近编制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投资计划则更为庞大,该计划称,今年5月至今已收集项目2382个,筛选出投资总额达32479亿元的项目,初步提出规划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而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认为:“与2008年年底由中央投资与银行信贷资金的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不同,今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与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投资和指令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很难满足投资需要,以长沙和贵州省及开封三地为例,长沙投资规模8000亿,去年财政收入668亿;贵州省投资规模3万亿,去年财政收入才13330亿;开封投资规模1000亿,去年财政收入49亿。今年全国多个地方政府前七个月财政增长缓慢和发债艰难及新债务到期,财政异常吃紧。尤其是今年前七个月全国多个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严重下降和房地产税费大量减少,4万亿地方版投资的资金缺口至少达到2万亿以上,最重要是银根持续收紧,地方银行担忧金融风险与旧债还还及利润下降等因素,不给地方政府投资贷款,民间资本来源有限,投资资金是4万亿地方版投资最大瓶颈。毫无疑问,2012年地方版4万亿救市的资金谁来包底,成为今年经济刺激措施是否成功最大悬念。”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直言:“各地如此大的投资计划,资金是最大问题。尤其上一轮4万亿投资计划带来的地方高负债风险仍未排除,地方资金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新一轮大规模的投资规划可能将为地方带来更加沉重的负债压力。以贵州省为例,2011年该省实现一般预算收入仅为773.2亿元,如何支撑庞大的3万亿投资规划值得怀疑。此前7月,广东省公布第一批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重大项目共44项,总投资2353亿元,涵盖交通项目、城建项目、社会事业项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休闲旅游项目等。其中交通项目占据了大头,总共11项,总投资额达1280亿元。”
一组数据证明未来债务风险。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可以用疯狂形容,都在千亿元以上,有的地方投资计划甚至达到了万亿元的规模,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数倍甚至几十倍不等。最近各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今年6至7月,近24个地方城市启动超百亿的投资项目,初步估计总投资规模达到5000亿元。计划易定融资难。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指出:“对地方政府而言,短期内对“稳增长”作用大、见效快的,仍然是增加政府基建投资。例如,长沙市的投资规划中,产业项目投资仅占总投资规模的16%,其他项目分别是功能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项目。此外,在产能已经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投资基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显然,只求尽快扭转GDP增长下滑势头的低质量建设之举动,中央自然明白重蹈覆辙的危险。可是,这个“地方版4万亿”,融资办法不详、资金来源未定,令人担心的是,各省市要落实时效长短不一的刺激经济计划(贵州投资项目涉资3万亿元人民币,分十年完成),钱从何来?
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表示:“在上一轮4万亿计划中,地方政府负债已然大增,直接加深银行和信托机构的坏账风险,令正规和影子金融体系潜伏重大危机。私营环节面对沉重减债压力,引入民间资金推动地方建设的想法不切实际,意味中央若为阻止硬着陆而对地方版“4万亿”睁一眼闭一眼欲拒还迎,最终替地方政府融资“包底”的,还不是国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