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行(20):张继光
6月29日,四季桶。
从尼大挡出来到四季桶,一路下坡。时急时缓地骑行着,耳边是强烈而有节奏的江涛声,面颊上吹过的风有些凉凉的,感觉惬意之极。
四季桶村口有一家小卖部,门关着。我在空无一人的走廊上找地方坐下,吃点东西。观察起那扇奇怪的房门。那门很小,高不过一米二,宽不过五六十公分。像我这样的人进出应该很不方便。奇特的还在于门槛很高,应该有三四十公分。我后来到浙江南浔,有富豪家庙的门槛,高达四五十公分,据说那是显示身份之用。这里的高门槛与身份无关,估计是为了防范牲口进入。
从门里走出一个小伙子,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为了和他聊天,我借口买包烟。小卖部主要是满足周围乡亲的日常所需,品种和档次都有限。小伙子说,你是旅游的,我就拿买我这里最好的烟给你。我问多少钱,他说八块八。
我一直把他当成小孩子看的,跟他说话的口气也是大人对小孩的样子。聊着聊着,才发现错得离谱。小伙子其实已经二十八岁,结了婚,有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他说他叫张继光,主要在村里干农活谋生,有空的时候照料照料小卖部。家里活计不多,这些日子也没有什么游客关顾他的生意,估计他白天的很多时间也在睡觉。
他说,四季桶村只有十七户人家,有傈僳族、怒族和藏族,主要信仰基督教和藏传佛教。他信仰的是基督教。我递烟给他的时候,他拒绝了。他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抽烟喝酒,打牌打架的,母亲去世后就信了基督教,不再抽烟喝酒,也不再打架赌牌。他说他不出去打工,因为出去打工的话就不能真正信仰自己的宗教了。
说着说着,张继光从兜里掏出一只弹弓出来玩弄。一个二十八岁的大伙子玩小弹弓,让我感到一点诧异。我问他弹弓是不是用来打猎的,他说就是平常随便玩玩。看他那神色,又是十几岁的样子。
从张继光的身上,我看到一些我喜欢的东西。他的自然和淳朴,天真和善良,自足和平静。在城市里,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应该在商场上企业中终日劳累奔波着的。他们的身上和心上,承载着沉重的家庭和社会压力。他们未曾有过童年,而到了青年的时候,心灵早已老化。张继光的生活可能贫穷,但是他保持着天真和快乐,也保持着自由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