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千亿刨祖坟,灭宋铲坟河南人


开封千亿刨祖坟,灭宋铲坟河南人

长安钟楼,汴粱鼓楼,到了盛京就只好是钟鼓楼了。汉唐钟,宋明鼓现在在这几座声名显赫的古代都市里,总是被凝聚在轰鸣声回荡中的高大城垛上。

西安的钟楼迄今仍被谨慎地围坐在城心干线交通的核心,没有什么现在的故事可以用它来诠释。它似乎就在现代的身旁,却以一个古风老翁的静默视角,观察着如今也显得忙碌的陕西人从它的眼皮底下匆匆驰过。不远处拐角小街胡同里,矗立着更显悠扬的石碑林,那里面唐宋元明清的文涛汹涌,更加憾人心魄。北京钟鼓楼虽晚于西安与开封,但其红墙绿瓦,城垛个头偏大得更加雄壮,加上宽阔的大道显出北方彪悍与敞亮个性对中华文明的修正。

这来者总有超出去者之处,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但河南人往往就只会颠覆历史,他们似乎只会开创,但却没养成传承的习惯。这种不正常的行为估计出于现在的河南人并非当年的中原人,不然一遇灾荒年,整个神州大地上怎么会到处都是赤身裸体的河南人?

河南,一个令中华民族肃然起敬的地方。中华文明主流在这里源起,三皇五帝在这里出没,龙门石窟在这里开凿,创下中国古代繁华顶峰与壮阔的长江造船盛况的北宋汴梁在这里扎住营盘。

可就是谁也没想到,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更加想不到,在他建都逾千年后,会被自己皇城里的不肖子孙给刨了大宋王朝的祖坟。中国社会的人文地理非常奇特,千年前大富大贵的汴梁居然就能直接坠落成千年后饿狼猛虎横行的拆迁现场。开封政府举着棚户区整治的招牌,招来了在规划设计业界名列前茅的同济规划院,以比赵匡胤还大的手笔,直接将开封府重新按现代住宅地产为核心的布局,将包括鼓楼在内的标志性文物古迹全都浇灌成现代建筑。

平头百姓们不懂啥叫作古建筑?以为只要是红墙绿瓦,飞檐翘壁即是古迹。你那挖去宋代砌石,再干点水泥灌注,即使再刷上再厚的猪血,那也是毁灭文物。真文物与假文物有天壤之别,河南人干的活就更加没法例外咯。

这河南人一旦肚子饿了,是啥事都干得出来的,但不知设计界的楷模同济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之前,是否按照文物管理法规,对其中的文物进行过测绘与修缮设计?倘若这个修缮设计存在,里面又有关于修缮工艺与用材的设计规范,那这事就只能怪罪河南人了。

现在不都这样干吗?出钱的说了算,干活的只能装聋做哑地当大头傻瓜。业主的意志比上帝的旨意大多了,同济规划院干嘛非得要跟钱过不去呢?

河南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在开封、洛阳等古代大都市里,稍有不慎,就会毁掉千年文物。如此文物密集而脆弱的古城城区,哪还经得住如今的开封政府在古城里甩开膀子地大拆大卸?

看看同济的规划数据,那完全就是一个大型房地产片区开发项目的标准体系。开封政府以棚户拆迁开始项目定性,然后让同济拿出这个地道的住宅区建筑开发方案来了解此事。这就等于视其中的文物为无物,然后在千年的赵宋王朝的基业上大搞土石方开发。

转型经济在中央政府的口中,至少喊了三年了,房地产调控也有两年了,之所以老百姓对其漠然视之,那都是因为地方政府大都对其置若罔闻。

现在还跑来大搞大城市的大型住宅项目的片区开发,说明这个曾经辉煌,现在却穷得发慌的古代大都市是多么的闭门造车与愚不可及。文物建筑的市场性利用不但是有限度的,而且一般都只能用作以古文化为标志的商业服务项目开发。咱们孤陋寡闻,怎么就没看见过把真文物重新改作假文物,然后在其上大搞住宅地产的先例。当然,河南人连中华文明都能开发出来,干嘛就不能开发一个坐落在赵匡胤头顶上的住宅楼盘?

开封政府根本就是盲目蛮干,因为在城市文物区域搞配套性商业地产项目早已是开发行业的惯例。把连片住宅区修建在著名文物旁边,既浪费地利资源,又没有任何好处,不知如此拍脑袋决策的原本意思到底是为什么?

开封拆掉大宋鼓楼以便毛搞房地产,当然能赚来大量的片区开发项目的发包权。什么投资一千个亿?不过就是拿着开放商的钱,把城市文物区的古迹与旧房挨着拆掉,然后抬高了地价卖给开放商吗?这一千个亿就是这里面反复投入的拆迁款之和,有什么不得了的东东?又拿出来唬人嘛!不过就是以房地产建设为中心的没头绪在继续作祟嘛。河南人都穷成这个样子了,那还有什么事是干不出来的呢?看来这河南人因自己今天的不堪命运而恨毒了祖宗八辈,要不,干嘛会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刨祖坟的破事出来呢?

建议好好清查一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事项违反了国家文物保护规范?建议再好好查查有多少开放商与开封政府的各级部门有违规的一级开发默契?当然,还要再好好查查开封政府在本项目前期有多少违规运作的事实?最后,再仔细查查这河南人究竟为什么就是想不到别的法子去摆脱自己远不如其祖宗八辈的不堪宿命?

 

老夏

201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