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拼音化与抗拒国民教育之忧思?(8月5日)


 

20127月,网络之间传播两件事情。其中一件是江苏更换高速路标牌。据说当地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原有路名都是汉字,本地人熟悉,但外地人不易理解。统一标号只不过是在汉字更加科学合理。从照片上看,也仅仅是在方块汉字的下面标注拼音,为此交通部门已经花费2亿元左右,更换了1.9万块标牌。

对于均价1万多的路标牌,仅仅是将路标的汉字拼音化,就花费了那么高的费用,很多人不解。“就是一块铁皮,涂几个字而已。”负责人强调,这都是通过严格招投标程序的。

 

难道中国人的文化水准已经到了连自己的简体字都不认识?而不得不用拼音进行注解的程度?中国的方块字本来应该是带有独特美感的,繁体字难认也就罢了,如今简体字都要在下面配注音标,相比于教育产业化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难道不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吗?

难道只有将方块汉字拼音化,才是应世界整合的潮流的举措吗?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方面,日韩显然比中国投入的力度大得多,在中国自身,怕也是东南部沿海相比于其他地方更重视,港台之类曾经被蔑视为“文化沙漠”的地区比大陆更重视。如今大陆的公共场合汉字之拼音化倾向,难道不是一种绝妙的嘲讽吗?

难道汉字就如此成为沟通的障碍?难道一切都要拼音化才能交流?台湾人香港人继续沿用繁体字,难道都需要更换?

在季羡林先生提出“季四点”的时候开始,贾春宝就一直认为,从字体的繁体向简体转化,到书写的拼音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沦陷的根本表现,是很值得我们忧虑的。

 

交通路标换牌貌似是为百姓方便,但实际上是巧立名目耗费百姓的税赋,同时也是精神层面沦丧的重要表现。似乎只要拥有权利,就可以有各种理由去花费。

对于需要投入资金的项目,难道走过招投标程序的就是合理合法的吗?既然动用的是政府从百姓手中收上来的钱,那个程序符合民意吗?

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有自大自空的盲目自信,但用拼音文字来说明汉字,以避免别人出现错误的读法,特别是以此通过审批,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从中截留绝大部分的行为,更是让人不齿。文字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难道我们的政府官员就是如此对待残存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吗?

 

另一件事是关于香港关于国民教育的示威抗议。729日,约9万名香港居民在街头示威抗议,反对政府计划在当地的学校设立的爱国主义课程。

香港教育局在2012年初提出在中小学推出“德育及国民教育”必修课的建议,有人支持,认为课程可以让学生多角度认识自己的国家,加强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主要是担心课程会沦为政府灌输思想的工具。

根据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学生对国旗及国歌认同感分别达79%78%,比10年前的同类调查大增约30个百分点。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感正显著提升。

香港学友社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有83.8%中学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但只有36.2%表示会关心内地新闻及发展。一项调查显示,逾四成市民认为,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感”。67%教师担心新学科会成为洗脑教育,将政治凌驾于教育理念。有部分人士质疑或担忧,国民教育有“洗脑”成分。

 

贾春宝对于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是持支持态度的。在一个主权国家推行跟自身的文化、历史有关的教育,都需要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任何国家的教育之中,爱国主义教育都会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跟一个国家的言论是否自由,舆论是否开放没什么关系。即使欧美日本等“自由”国家,主流教育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我们这样的主流价值观要让步于普世的所谓“自由”和“民主”,对主权国家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哀。

顾炎武说,有亡国与亡天下,所谓亡国不过是政权没了,而文化没了,就是亡天下。当初齐桓公称霸,所依托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不至于被外族所侵害之中所做的努力。

政府在收回香港15年之后,拿出如此大的力度,推出文化与主流教育,这本来是这种主权状态下的基本诉求,但居然招致如此强烈的反对之声,更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反对之声,不知道是出于民主还是出于缺乏自信。我们居然充满了商榷,难以表达出强硬的态度。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孙杨和韩国的朴泰桓同样取得银牌,但在悬挂国旗的时候,组委会却将中国的国旗放在韩国国旗的下方,不管对于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国内的民怨如何沸腾,奥运会的组织者进行了什么样的解释,中国代表团居然也没有提出抗议。

对自己的国旗,对自己的教育课程忍气吞声到如此程度,尚且如此如履薄冰,已经到了如此尴尬的地位,可见中国文化的处境已经到了何等脆弱的程度。

奥运会之中,中国队赢了,别人说你服用兴奋剂,不正常;输了,说你消极比赛,取消你的比赛资格;打平了,把你的国旗挂在名次并列的国家的下面。

举重比赛之中,由于名字被裁判认错了,都可以出现错误的判罚,而且不可更改;在乒乓球决赛中,即使是你国家队员之间进行决赛,都要连续多次判罚你发球违例,对手直接得分。这就是中国代表团在伦敦享受到的“特殊待遇”。确实令人感觉遗憾到愤怒的程度。

如果这种面对不公正的判罚的愤怒被理性与宽容平息了,这种遗憾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放弃,那才是真正值得忧虑的呢!

 

贾春宝

201285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