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网络媒体的曝光,关于银行ATM已经出现了很多社会讨论的问题,如ATM是否出假钞、通过ATM盗取银行卡用户信息、持卡人ATM取款卡被掉包,甚至在ATM取款被抢劫等案例。这两天,网络上一则围绕银行ATM服务问题,伴随着微博,再度引发了网友的关注。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2/09/09/014469102.shtml
有储户到南京某银行自助终端存款,因操作失误,一万元被机器吞进去。该储户当即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被告之要等两个工作日才能处理好。储户心里不踏实,报警求助也无果,便想出一招:换个电话致电客服,假称机器多吐三千。结果5分钟后银行工作人员便赶到了。对该储户的解释是:吞了客户的钱,这钱在机器里是安全的,但机器多吐了钱,就会影响现金安全。
如果新闻报道无误的话,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似乎并无不妥,其实即便银行工作人员赶过来也是于事无补,多吐出来的钞票必须追回,但误吞进去的钞票却是一分也拿不出来。银行ATM的进钞出钞都是有一套完备的管理流程,是绝不会像“杜十娘”的百宝箱想开就开,里面的钞票也不是想拿就拿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的工作人员也的确没有可指责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面对这样的局面,银行到底该如何提供客户服务工作?
储户不是专业人员,不可能对银行的管理制度一一了解,储户把钱放进银行只关心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安全。哪个储户的钱在银行出了问题,又不知何故的情况下,心里不着急呢?这种心态,让银行工作人员换个别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遇到问题也同样会有,这本不是什么出丑。当储户在自己银行遇到这样的困难时,银行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用户的这种急迫的心理呢?既然工作人员可以在5分钟到位,为什么不在客户首次咨询时就派网点工作人员过去耐心解释,打消储户的顾虑。如客户需要,提供书面证明以在之后几日内进行ATM账户调整后将多余款项退回储户。事情的解决其实就这么简单,却偏偏要引发社会讨论,可见“提高服务质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仅仅是客服电话的“接通率”和“满意度调查”,它需要实实在在。
由此,想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2000年,我刚进入信用卡行业时看到过的一个真实事件。有位长者去某银行储蓄所ATM取款,其本人原本是要支取卡内的存款,没想到操作失误,ATM却吐出超过他原打算支取的金额的现金。这位长者当时惊呆了,以为ATM机器故障,急忙与该银行客服联系,并守在ATM处防止其他人员来抢。银行客服人员找到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当时已下班),工作人员来了以后,发现该卡是信用卡(准贷记卡),于是告知长者不是ATM故障,该卡是可以透支的信用卡,这些钱可以使用随时归还。
当时看到这个报道,原意是要表彰社会公德和银行服务,但我看了以后却不是滋味。长者连信用卡都不知道,那么他一定也不知道信用卡透支是要收取利息;既然他连ATM多吐的现金都不知道是为何出来的,那么一定也不是为了透支取现;既然不是为了透支取现,就只能是为了支取自有资金。银行不能因为透支取现可以受益,就隐瞒一些储户并不清楚的内容,那么,银行就该明确无误地告知实情。我想这位长者如果知道透支是怎么回事、透支还需要支付利息的话,恐怕会更焦虑了。如果长者的确不需要透支,银行应该做的事就是第二天一早为长者将透支款项存回卡内,甚至取消因透支取现而产生的各种费用。案例中的服务,其实是一个没有到位的服务,它并不影响银行声誉,但却是缺了一点社会意识。
案例到此也就结束,但引发的思考,时至今日还在继续,就是到底银行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算是优质的呢?储户到银行存款,只求一个“心安”,他们也不可能具备专业的银行卡只是,银行就更应该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和行动,为他们提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不应该是句空泛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