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庆:论制胜谋略


论制胜谋略
曾军庆,2012年9月17日
    

什么是谋略?曾军庆认为,谋略是用于趋利避害、增利减害的方法和策略。

在遍览兵法谋略著作,结合现代事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曾军庆得出如下制胜公式:

制胜公式:实力条件(形势)×发挥的程度(五行原理,事理五环;主动,奇变)→达成局部优势(称)→整体益实现(全胜,破胜)

根据制胜公式,得出如下制胜原理。 

制胜原理:  

1、形势原理。胜利的获得是实力积聚和有效发挥的结果。“形”是指战前组织实力的充分积聚,“势”是指战中组织实力的有效发挥。事理活动系统势能强弱=战前组织实力强弱×发挥的程度。 

如何积聚国家实力(谋形),孙子认为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一个国家必须加强战备,做到:主有道、将有能、天地得、法令行、兵众强、士卒练、赏罚明,创造制胜的客观条件;必须通过“修道而保法”、取得“令民与上同意”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国力与军力的发展必须抓住“度、量、数、称、胜”这五个环节,有限度得协调发展。 

如何使有限的国力获得最大使用效益(造势)?孙子提出三原则:一是掌握力量动态转化的条件,“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二是掌握力量爆发的速度。“激水之疾,至于飘石者,势也”,“兵贵神速”。三是控制力量爆发的节奏。“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2、主动原理。唐代兵家李靖:“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有“上兵伐谋”,什么是“伐谋”?曹操的注解:“敌始有谋,伐之易也。”李筌的注解:“伐其始谋也。”杜佑的注解则是:“故太公云: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也。”伐谋,就是要在敌人还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我已经看清了战略全局,并采取行动,控制了战略全局,从而控制了战争结局。 

在竞争领域,所谓的上兵伐谋,就是通过深谋远虑的战略意识,在战略的层面,从一开始就通过谋略的运作,参与战略格局的形成,塑造即将开始的竞争格局,引导竞争格局的走向,从而使得对手或者不能跟你对抗,或者不愿跟你对抗。这就是讲提前认识到机会所在主动把握。 

“致人”,贵在争取先机之利。孙子说“凡先处战地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趋敌者劳”,这里仅先后一字之差,然而主动与被动的形势相差悬殊。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胜者与败者,正是从这先后之差而起步的,或因为“半步”之先而满盘皆活,打开了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或因为“分秒”之差而举步维艰,开始了走向失败之途的跋涉。 

孙子把先发制人、争取先机作为争取战争主动的重要原则,并且专列《军争篇》,论述了战争中争取先机之利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一是“攻其必救,乖其所之”。就是攻击敌人必然要相救的要害之处,以便调动敌人,想办法改变敌人的去向,把它引向别的地方去。案例:围魏救赵、攻城打援。二是声东击西,以假乱真。案例:盟军,挪威,加莱海岸。三是诱敌深入,陷敌被动。在强敌进攻面前,有计划地放弃一些地方,有目的地吸引敌人进入预定区域,充分利用有利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分散其兵力,消磨其斗志,使其疲劳、沮丧、发生过失、变优势为劣势,彻底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劣势一方则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劣势变为优势,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因而这是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重要手段。 

3、奇变原理。孙子兵法云:“战势不过奇正”,要“以正合,以奇胜”。宋朝王晰在注释《孙子》时提出“奇正者,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也”。如何理解奇正?“发而为正,其未发为奇也”。故以异为奇。 

用奇,关键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意思是要制定出对方想不到的谋略方案。那如何制定出对方意想不到的谋略方案?关键在于系统创新思维,洞察到对方洞察不到的实情形势,运用创造性思维制定出创造性的方案。一般来说,符合常规的为正,非常规的为奇。 

孙子兵法还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敌而制胜”,用兵作战要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 

4、称胜原理。称胜就是通过造成在局部区域形成实力不对称,而获得胜利。这种局部不对称体现为局部的我强敌弱、我实敌虚、我众敌寡、我专敌分、我逸敌劳、我备敌疏。孙子明确提出“识众寡之用”,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作战,认为兵力的数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他说“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根据称胜原理,在选择攻击之敌时,有两种做法:一是打胜容易取胜的敌人,诸如: 弱敌、乱敌、怯敌、饿敌、劳敌、 兵力寡少之敌、戒备松弛之敌等“虚敌”。二是胜已败者: 打胜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打胜已经暴露败形的敌人。 

制胜的手段  

根据《孙子兵法》结合《六韬》等归纳出如下的制胜手段:

1、伐谋 

1)经济战:非战争手段。案例:管仲高价收买楚国野鹿。

2)文伐(软攻心):攻心:孙子兵法,军争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孙膑曾对齐王:“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马谡为诸葛亮出征南中献策:“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凡文伐有十二节:因其所喜,以顺其志;亲其所爱,以分其威;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辅其淫乐,以广其志;严其忠臣,而薄其赂; 收其内, 间其外,才臣外相;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尊之以名,无难其身, 示以大势, 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下之必信,以得其情; 承意应事,如与同生; 既以得之,乃微收之; 时及将至,若天丧之。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危与咎, 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 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 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太白阴经:让敌人君主或统帅 以信为欺,以欺为信,以忠为判,以判为忠, 谏者死,决佼者赏,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急令暴刑,人不堪命。 所以未战以阴谋倾之,其国素已破矣。 

2、伐交:威慑、外交

1)威慑:孙子: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用灾难超过可能达到的好处的恐吓, 使潜在的进攻者慑服。

2)战略联盟:联盟可以形成强大的威势,给敌人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用友击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战国时代:合纵连横;三国:联吴抗曹。 

3、伐兵:巧战而胜之

胜于易胜、胜已败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于所选取的战略能最佳地利用公司的优势并且最不利于竞争对手重复使用”。

1)侧翼战:在无争地带进行,战术奇袭,追击与攻击同等重要。

2)迂回战:

3)包围站:

4)游击战:找到一个小的足以守得住的市场;无论多么成功,绝不像领导者那样行动;随时准备撤退,只要活下来就可以再战斗。 

4、攻城:力战而胜之

1)正面战

2)防御战:阵地 

谋略的十字真言

最后,为方便记忆,提出十字真言用以概括制胜谋略原则先知备谋速,慎奇强称主

1、先。先发制人,争取先机。
2、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备。有备无患,防微杜渐。
4、谋。上兵伐谋,胜于无形。
5、速。兵贵神速,速度制胜。
6、慎。生死存亡,慎之又慎。
7、奇。因敌制胜,系统创新。
8、强。积形蓄势,强己弱敌。
9、称。以镒称铢,众寡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