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养殖技术


 

     山鸡,俗称野鸡,又称雉鸡,是一种集食用、药用、毛用于一体,有极高综合利用价值的珍禽。据资料显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钙、钠、磺等多种微量元素,除了食用外,其胆、血、内金经过提炼可制成医药制剂,雄性山鸡毛可制作毛工艺品。
       
一、山鸡种类  

    我国目前饲养的山鸡品种主要有河北亚种雉鸡(又称地产雉鸡)、左家改良雉鸡以及由美国引入的中国环颈雉(又称美国七彩山鸡)、黑化雉鸡(又称孔雀蓝雉鸡)、特大型雉鸡(又称蒙古雉鸡)、美国白雉鸡和浅黄色雉鸡。

       河北亚种雉鸡(地产雉鸡)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在1978—1989年期间,对野生河北亚种进行人工驯化繁殖和选育而成。其外貌特征雄雉鸡头部眶上有明显白眉,白色颈环完全且较宽,胸部为褐色,体型细长。雌雉鸡体型纤小,腹部为黄褐色。

成年雄雉鸡体重12—15千克,成年雌雉鸡体重09—11千克。一般年平均产蛋量26—30枚/只,种蛋受精率87%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9%左右,种蛋重25—30克。河北亚种雉鸡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此品种雉鸡野性较强,善于飞翔,放养后独立生活能力和野外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是旅游狩猎场和放养场较合适的饲养品种。 

中国环颈雉鸡(美国七彩雉鸡)

我国华东环颈雉鸡于1881年引入美国,经100多年的杂交选育而形成的。在美国被称为中国环颈雉鸡。该品种外貌特征为体型较大,饱满,雄雉鸡头部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较细且不完全,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羽毛红褐色比较鲜艳。雌雉腹部羽毛灰白色,颜色较浅。  成年雄雉鸡体重15—20千克,成年雌雉鸡体重10—15千克。中国环颈雉鸡产蛋性能较好,年产蛋量70—120枚/只,种蛋受精率85%,受精蛋孵化率86%,种蛋重29—32克。中国环颈雉鸡的生产性能高,繁殖力强,驯化程度高,野性小,目前普遍被商品雉鸡场养殖,但不适宜狩猎用。缺点是肉质较粗糙,肉质风味不如河北亚种雉鸡。中国环颈雉鸡适应性强。其成年鸡能耐40的高温和零下10的严寒,适合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饲养。

左家雉鸡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1—1996年,通过高繁殖力的中国环颈雉鸡级进两代杂交河北亚种雉鸡培育的新品种。其外貌特征为雄雉鸡眼眶上方有1对清晰的白眉,白色颈环较宽不太光整,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羽毛红铜色,背部羽毛棕色,腰部蓝灰色;雌雉鸡背部羽毛呈棕黄色或沙黄色,腹部羽毛呈灰白色。成年雄雉鸡体重为17千克左右,雌雉鸡体重126千克左右;21周龄育成雄雉鸡体重达154千克左右,雌雉鸡达113千克左右。人舍种雉鸡年平均产蛋621枚/只,种蛋受精率平均为885%,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76%。左家雉鸡肉质白嫩,肌纤维细,香味浓而持久,口感很好,优于河北亚种雉鸡和中国环颈雉鸡的肉质,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黑化雉鸡(孔雀蓝雉鸡)

关于黑化雉鸡的种源,至今说法不一。据有关资料报道,认为黑化雉鸡是美国七彩雉鸡的隐性纯合体。另据报道,在野生状态下的突变型黑化雉鸡,不但于1919年在英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发现,而且也在欧洲其他国家中发现。还有报道,认为黑化雉鸡是日本绿雉鸡的突变种,或是来源于日本绿雉鸡和另一亚种的杂交。黑化雉鸡的外貌特征为雄雉鸡全身羽毛呈现黑色,在头部、背部、体侧部和肩羽、覆翼羽带有金属绿光泽,在颈部带有紫、蓝色光泽。雌雉鸡全身羽毛黑褐色。黑化雉鸡的生产性能和肉质风味与中国环颈雉鸡相近。

特大型雉鸡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品种,该品种由蒙古环颈雉选育而成。其外貌特征为体型大,成年雄雉鸡体重19—22千克,成年雌雉鸡体重15—18千克。种雌雉鸡年平均产蛋量50枚/只,种蛋受精率84%,受精蛋孵化率845%。雄雉鸡头部眶上没有白眉纹。白色颈环特细且不完全,部分雉鸡没有颈环,胸部羽毛为深红色。雌雉鸡腹部羽毛为灰白色,颜色很浅

  浅金黄色雉鸡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这一浅黄色突变雉鸡产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其种源不太清楚,目前多数人认为是中国环颈雉鸡和蒙古雉鸡的后代。  其外貌特征为雄雉鸡头顶和额为灰黄色,裸露的面部皮肤和肉垂为鲜红色,眼睛为棕色,瞳孔为黑色,全身羽毛呈浅金黄色,雌雉鸡头顶和额部羽毛比身体的羽毛颜色稍暗,眼睛为棕色,瞳孔为黑色,全身羽毛为浅黄色。成年雄雉鸡体重平均为14千克,雌雉鸡为10千克,种雌雉鸡年产蛋量为40—50/只,种蛋受精率86%,受精蛋孵化率达865
  白雉鸡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其外貌特征为雄雉鸡头部为纯白色,眼睛蓝灰色,喙为白色,面部皮肤为鲜红色,身体各部分羽毛为纯白色,没有杂色羽毛。雌雉鸡全身羽毛纯白色,头颈部和垂肉没有红色,尾羽短。  白雉鸡体型、产蛋量、种蛋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均与中国环颈雉鸡相似,其突出特点为生长速度快,14—15周龄即可达上市体重。

    人工养殖山鸡,可在山鸡的繁殖季节猎捕山鸡驯养繁殖。野生山鸡捕捉回来后,可用一只小笼关养,笼上罩布;或将其与已经驯服的山鸡混养。山鸡的饲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干扰。

      二、山鸡养殖利润分析

      养殖山鸡效益分析: 养殖山鸡具有投资小、食性杂、适应强、见效快等特点。 投资小:旧房、旧仓库、庭院、果园、坡地等可围圈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殖山鸡的场地。 食性杂:山鸡吃米糠、麦麸 、各种蔬菜、稻谷、高粱、玉米、蝇蛆等,与家鸡相似。 适应强:山鸡耐高温、抗严寒,从零上35度到零下45度均可正常生长,不择气候、区域和环境。 见效快:一般出壳后鸡苗长到7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100天达到3市斤,需饲料12元左右,按目前市场价格每斤12.5元计算,每只可创毛利20,种鸡5个多月产蛋,年产蛋可达150,如果按100只蛋,受精率、浮化率按85%,成活率按90%计算,可产鸡苗60只。 二、养殖山鸡的市场前景: 由于我国沿海地区、香港、澳门盛行吃山鸡,每年还要大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加之近年来人为大量猎捕,野生山鸡濒临绝迹,从而出现国际、国内市场山鸡货源奇缺、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预测近二、三年内市场无法饱和,就算价格降到8元每市斤,仍有利润可得,前景不可估量。

山鸡养殖利润关键在于两点,成活率和销售价格,而成活率跟前期的育雏期有很大关系,销售价格又跟养殖户所在地的市场、销售策略及养殖模式有关。80%成活率的商品山鸡场养一只鸡的成本约为15.5/,按目前的市场价格,还有微利。不过,他说,养山鸡赚多赚少,关键看销售价格。有养殖户将山鸡用一个特制的笼子装起来,一对就可以卖到300,比普通山鸡的卖价贵好几倍。一般出壳后鸡苗长到7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100天达到近3斤。种鸡6个多月产蛋,年产蛋可达60-130只不等,如果按100只蛋,受精率、孵化率按85%,成活率按90%计算,可产鸡苗60只。

 三、山鸡饲料

玉米(40%)、小麦(15%)、高粱、豆饼、大豆粉、米糠(10%)、蚕蛹、鱼粉、骨粉(1%)、食盐(每吨饲料25千克)、青饲料(10%-20%)等。

     四、山鸡饲养方式

  立体笼养法 网舍饲养法 散养法
  雉鸡适应性广,平原到山区都可养殖,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抗寒。

    五、鸡舍建设设计
  场址的选择 雉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雉鸡场建筑布局 应划分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

      饲养山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间。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一般应比室内面积大一倍左右。 山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有四周地南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用权运动场整齐美观。 运动场和鸡舍的总面积以30只以内为宜,每拦内以放成鸡,150只或青年鸡300只以100平方米以内为宜。若场地大,可多隔成几个圈舍。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地(河沙,石沙均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主要建筑

1.生产用房 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雉鸡舍、种雉鸡舍等。

2.供应用房 饲料加工间、储藏仓库。

3.行政用房 进场消毒室、办公室、更衣室、兽医室等。

4.生活用房 宿舍、食堂、休息室。

主要设备

1.孵化机和出雏机 根据本场种雉鸡的饲养量,合理选择配置孵化机和出雏机。

2.照蛋器 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做。

3.笼式育雏设备 有依靠育雏室温度调节的单纯育雏笼,也有自带供温室的电热育雏笼。

4.饲槽和水槽 有金属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悬挂在笼壁外,随雏雉鸡年龄调整高度。

5.产蛋箱 木制的或笼养,箱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种蛋的滚出,置于暗处。

6.饲料加工设备 大型养雉鸡场应自己配置饲料加工设备,如饲料粉碎机组(附带搅拌设备)

      六、雏鸡养殖技术

      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 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平方米,1020日龄3040/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平方米,4360日龄1020/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七、养殖山鸡的经验与技巧

      1、养殖山鸡注意事项 山鸡有较强的野性,比较怕人,在居民点和公路边不适宜选择山鸡项目。 购买种、苗、蛋要注意品质。 注意养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5只,同时防止啄癖。 注意控制母鸡的膘情,减少产蛋难产。 注意疫病防治。

     2、怎样选择山鸡种蛋 第一,是种蛋的品质要新鲜。一般来说,用于育种的蛋以10天内产收的蛋最好,因为这一时期内产收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往往也十份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极高。 第二,是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过大、过小或过圆、过长的蛋,都不适宜于用来孵化育锥。 第三,是种蛋的外表结构要正常。凡是薄壳蛋、厚壳蛋或沙皮蛋等外表结构异常的蛋,是不宜用来孵化的。 第四,是种蛋的蛋的蛋壳表面要清洁和要保证其没有裂纹。蛋壳过脏的蛋或有裂纹的蛋常会受微生物污染而最容易腐坏,从而直接导致孵化失败。 第五,凡是用来育雏的种蛋,都必须要求其来源于饲养、管理正常的健康鸡群,以免出现病症。

       3、怎样防治山鸡啄癖 (1)断喙:实际断喙是防止啄蛋及其他啄癖的有效手段。幼雉1520日龄断喙1次,70日龄进行第2次断喙,开产前进行修喙1次。公雉断喙尖。 (2)控制密度:雉鸡饲养密度不超过5/平方米,每群不超过80只。 (3)沙浴池:种雉网室内铺垫5厘米厚的沙,运动场内设沙浴池。 (4)设产蛋箱:繁殖期设置相应的产蛋箱和遮挡视线的屏障。 (5)戴眼罩:应采用透明的红色眼罩,配以由尼龙或铁丝制成的鼻针,从而将眼罩架于喙上,别针则通过鼻腔以固定眼罩。 (6)勤捡种蛋:每天至少捡蛋两次,产在运动场上的蛋更应及时收取,减少雉鸡对种蛋的接触机会,防止啄蛋癖。 (7)放置假蛋:采用仿生的塑料雉鸡假蛋,放于种雉舍内,在叼啄不破的情况下,会逐渐改变啄癖。 (8)装置鼻环:鼻环装配在雉鸡的上喙上,以鼻环针固定在鼻孔上,但勿钳入组织里。要选择适合于雉鸡年龄的鼻环。一般在4周龄便可配戴, 一直戴到16周龄出售时为止。凡留作种用的,至16周龄时用截断器将鼻环除掉,再装上成年的雉用鼻环。此环不影响采食和饮水等正常活动。 (9)定期驱虫:对于体表与体内的寄生虫应定期用药驱除,以防止啄羽。

     八、 成鸡养殖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九、 山鸡繁育技术

      (1)种雉群的建立。每一种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经2次以上的选择:第1次选择于每年1011月份进行,严格按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选择,组成后备群;第2次选择于次年的12月份进行,选择标准:公雉羽毛丰满鲜艳, 羽束直立,胸宽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母雉身体端正呈椭圆形,羽毛紧贴,有光泽,尾不着地,腿部及眼睛无缺陷。有条件的可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3次选择,剔除不符合品种特征或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 母雉至3月初脸不红或尾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 次选择淘汰就可以确定种雉了。 (2)雉鸡的繁育技术 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9 10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1011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我国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区一般2月初放配。生产场家种雉一般一年一换,但同群种雉第2年死淘率明显低于第1个利用年限。产蛋量受精率变化不大。 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1516 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否乐意领配。实践证明,放配时间应在母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放配时间。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 而且还会促使公雉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 保护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得随意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可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100平方米放34塑质瓦,或树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十、种鸡养殖技术

      雉鸡的繁殖有季节性,北方地区每年37月份为繁殖季节,南方地区可能提前11.5个月。一般将成年种雉分成繁殖期和休产期两个阶段,并采取不同的管理。 繁殖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进入繁殖期的雉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开始后,随着产蛋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20%,在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雉鸡因驯化时间短,野性较强,公母雉都有啄蛋的坏习惯,而母雉又具有产蛋地点不固定的特点,破蛋率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壳应及时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 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程序。出入雉鸡舍动作要轻,以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野生动物惊吓、骚扰雉鸡群;夏季炎热天气搭棚或在网室旁种植爬藤类的丝瓜、豆角等植物遮荫,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证种雉正常的性活动及交配次数。 种雉每天产蛋时间多集中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 约占全天产蛋数的86.7%,正常产蛋每个蛋持续时间0.55分钟,初产雉鸡偶发难产现象,饲养人员应注意雉鸡群动态,发现难产应及时助产。方法是:先向泄殖腔中滴入润滑剂、甘油等,然后左手固定蛋的两侧,右手压住腹部向前推,帮把蛋取出,动作要轻,此项工作需两人完成。因初产母雉泄殖腔带血,其他雉见红后会啄肛,因此要随时观察雉群,及时采取措施,往出血处涂紫药水或黑墨汁,或隔离饲养。 当天种蛋应按时全部送交蛋库保存。

      十一、怎样防治山鸡疫病

     1、在孵化间、育雏间、种鸡场的人中处应设置消毒设备,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消毒。 2、对山鸡的易发病--鸡新城疫,应特别注意严密防范。于第10日龄用新城疫系苗点眼或滴鼻,1个月龄时用系苗加强免疫,3个月龄时上系苗,种山鸡于产蛋前1个月再注射1次新城疫系苗。 3、平常注意疫病的监测,用百病消恩诺沙星氯霉素粉痢特灵轮回使用,以预防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或大肠杆菌病。 4、平时对网舍用具、设备,用百毒杀过氧乙酸定期消毒。

        十二、山鸡的疾病防治

      1、曲霉茵病:山鸡尤其是雏山鸡1-1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较高,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发病鸡死亡率占10-30%30-70日龄的鸡也常发病,但死亡较少,成年鸡不易感染,因山鸡在4-7月产蛋育雏,正是夏季梅雨季节,因饲料褥草被曲霉茵污染或因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圈舍潮湿,滋生曲霉茵致病,防治办法:禁喂发霉饲料,禁用发霉褥草,注意通风换气,在夏季连绵阴雨天,最好使用火焰喷消毒。治疗:用制霉茵素或克霉唑100只鸡50万单位,混入饲料连喂5次,也可用0.1%硫酸铜液饮水。 2、葡萄球茵病,也是山鸡常风病:主要因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引起葡萄球茵感染,主要侵袭雏鸡和育成鸡,临床表现主要是眼型:最初症状,流泪,眼结膜红肿,有粘液性分泌物,眼脸肿胀,稍后发生头部肿大,精神不振,食欲明显减退,条件改善后,病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有时也会全身感染而致死亡,雏鸡患曲霉茵眼炎,也可引起异发葡萄球茵病;种鸡舍由于有铁丝网,山鸡又善于飞行,撞伤头部,也可因伤感染而引起葡萄球茵感染。 防治办法:鸡群的密度要适当,注意舍内通风换气,经常检查网舍的钉钩,哺扫舍内的铁丝异物,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及时断喙,可以预防其感染,一旦感染,可用氯霉素、卡那、庆大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应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1)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低头缩颈、羽毛逆立、不爱活动、拉稀、粪便腥臭、时有咳嗽、打喷嚏、鼻流清液、伸颈、甩头、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异常呼吸音,尤其是夜晚更甚,呼吸声更明显,犹如拉风箱,随着病程的延长,全身症状加剧,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翅下垂、嗜睡、怕冷打堆、病鸡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2)防治措施 加强卫生防疫、紧急接种疫苗。将发病鸡全部换舍隔离,对死雏集中深埋,健雏更换场地,原用鸡舍彻底用清水冲洗并用3%的甲醛热溶液喷洒消毒,1/日,连用3天;饲槽和饮水器等用具用水洗净后再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消毒;全鸡群用鸡传支H52进行饮水免疫,在饮水免疫前停止供水4小时,并在疫苗水中加入0.5%的脱脂奶粉。同时用消毒威带鸡消毒,2/日,连用5天,以净化空气,杀灭病原微生物。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调节鸡舍温度,并做到在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通风透气,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发生拥挤,合理调配日粮,做到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同时注意日粮中适当增加禽用多维和矿物质的含量,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治疗方法。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1)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口服氨茶碱片,0.5-1.0/只,1/日,同时肌注青霉素3000国际单位/只、链霉素4000国际单位/只,2/日,连用3-5天,疗效较好;(2)全群用板兰根、金银花、鱼腥草、龙胆草、甘草、连翘、蒲公英、桔梗各25(1000只鸡1日用量),煎汁拌料饲养喂,连喂5天;(3)饲料中拌饲0.15%的病毒灵和禽菌灵粉(0.7/公斤体重/),连喂3天。 (3)注意事项 到目前为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预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有资料表明,在7-10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鼻或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120与新城疫苗混合饮水,35日龄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52加强免疫,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梅香傲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