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为何强?就是因为山东粮食运得出去反过来刺激工业消费
1.
山东也是农业大省,更是农业强省,为何能强,因为粮食运得出去。粮食经铁路和海运晕到北京和长三角,大棚蔬菜经公路运到北京,经海运出口韩国日本。
农业强了,农民富了,自然刺激消费,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内部需求支撑工业壮大不断推向全国和世界,这就是现代高效农业与工业的互补关系。
山东人民也是将近一个亿,所以强大的内需支撑山东工业借船出海。
东北农业靠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东北粮食可以加工成粮油外运或粮食直接运到辽宁沿海再经海运运往南方。
反过来看看河南的农业,一家一户种地到最后不划算直接导致抛荒都外出打工,直接导致河南农民变成农民工代表整体河南形象。
经过规模化经营和高附加值农业富裕起来的东北山东农民和被逼外出打工的河南农民工形象对比下,这就是河南形象没落的根本原因。
也没见东北和山东搞什么城市群,雄踞中原内陆的河南一说搞城市群我就知道过不了国家这一关,搞也是河南内部的,连中部区域的城市群都算不上。
2.
河南能否换种思维,按经济规律办事,找找自己所处社会发展规律产业链条上的位置。
就像曾经的发展教育高校园区被批评一样,完全可以换种思维达到目的,而不是愚公移山别人有的我都要有。循着教育发展的城镇化规律属性,我们只要求按人口比例或考生比例进行全国性的高等教育招生就行了。不用苛求统一分数线或统一试卷,那不符合教育发展多元化的要求。
所有公平公正的最终规律就是按照人口比率分配应当得到的利益。
搞经济发展也一样,不要看到几个搞煤或油或山矿的工业小城就把这当做前途,那只能富裕山脚下靠山吃山的局部的人群。包括文化旅游,往少林寺修轻轨也只能致富几个和尚和豫西山区的人。
要寻求自身内生性经济发展出路,寻求内生性增长才能从根本上长远解决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河南这么多农民,只要豫东黄淮四市的农民不富,河南的经济永远突破不了京广线进入中东部经济链条的竞争。就是要实现河南的全面发展,必须摆脱靠京广线以西山区能源工业支撑经济的传统方式,进入京广线以东挖掘黄淮大平原的农业价值。
只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富了才能支撑起所需轻工业服务业的消费需求,才能让经济有底气。不然,指望点文化旅游乞讨经济赚点可怜钱不是常事。
3.
怎么挖掘河南内生性经济增长?
河南是农业大省,这是国家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定位,豫东黄淮平原决定着河南经济的成色。只要不面对这一点,别想解决发展河南经济的瓶颈。
赶紧修通郑州跟周口之间的铁路,让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走出来,把土地更多的集中起来。这也符合壮大省会首位度的需要和粮食核心区的要求。
我就不信你们去跟胡温商量这样的发展模式他们会觉得有问题,胡温每次来河南关注的全是三农。
修通郑州周口之间的铁路,能让粮食更多的运出去,也能让更多的人运出去,更能发挥郑州的交通枢纽价值和信息流价值。
我们不要高铁,只要一条客货混编的国铁,也能发挥河南第一大内河港口周口的作用。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靠廉价劳动力外贸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管用了,必须转型挖掘内需,寻求经济内生性增长。
在经过一二十年劳动力外面经验的锻炼后,返乡创业的新一代劳动力有着其他地方没被迫出去闯荡的劳动力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海归农民工与农民的区别。
省会和地市创业,县乡土地分红,农村大村庄制和中小城市买房落户将是未来黄淮平原发展经济的主要模式。
但周口又跟其他地市不同,因周口几十年前只是一个镇,房价和工资收入水平跟各县市差不多,再加上周口农区又没那么多就业岗位需求,所以各县市百万人口剩余劳动力都将以省会和省外打工创业为主。
这也是周口急切需要一条通往省会的客货混编铁路的原因,我认为它对于河南经济比少林寺城铁重要。
这就是我看到河南不抓住基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还要修旅游城际铁路气愤的原因。
山东经济与河南经济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