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因为央企名为重要的国有资产,而民众名为国家的主人,但是央企亏钱人人有责,央企赚钱人人没份。不管是分红还是上缴国家利润,都少之又少。而央企作为控制国家“战略物资”的机构,不仅没有在关键时刻维持民生和国家的稳定,反而几乎年年制造油荒电荒,挟百姓以令国家补贴或涨价。民众不仅要忍受其质次价高的强迫性服务,而且要时不时忍受断炊之苦。

  中石油、中石化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两大油企净利润超过1600亿元,但炼油巨亏646.39亿元。“我们只要有油可炼就会有盈利。”山东东营一家民营炼油厂负责人说,“我们炼的是品质差的燃料油,比炼原油成本高很多,还能不亏损;中石油、中石化炼油为什么会亏损,我也不大明白。” 11月6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执行会长齐放表示,今年出现“油荒”并无特殊原因,而是“两桶油”对定价不满在闹情绪,希望向政府要补贴,而其根源就是目前垄断的石油体制。发改委官员也称,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宽带平均速率是其1/10,价格却为其3-4倍。

  另一方面,是垄断型国企路人皆知的腐败和大量投资决策失误。很显然,垄断国企所谓的国有资产,事实上成了少数利益集团的私产。名义上的所有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的占有和支配权才具有真实价值。因此,也就难怪民众甚至已经普遍将大型垄断国企当成了具有特殊意味的敌对利益团体。这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忧虑的现象。

  今之发改委高举反垄断大旗,并且通过提前放风获取民众和舆论支持,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呼应民众诉求,而是中国经济到了不反垄断无法持续发展的紧要关头!再不反垄断,承载了90%以上就业的民营企业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众所周知,行政垄断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成本,同时也像一个玻璃天花板,阻碍着它们的升级转型之路。今年秋天以来的民企跑路潮,表面上是资金链出现问题,实质上是民企穷途末路的征兆。民企跑路潮,接下来便是社会失业潮。切不可等闲视之。临时救火,只能救一时一地,不能救长远和全局。

  有人,包括不少经济学者都天真地认为,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民营实体经济,把房地产打下去就可以挽救中国的实体经济。他们错了,恰恰是各种形式的垄断绑架了中国经济。今日中国经济的根本矛盾,是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是投资型政府和自由市场的矛盾。而房地产,则是被绑架得最深重的一个行业。简单说来,是地方没有定税权力,也没有反垄断的权力,于是在招商引资的竞争过程中,惟一的出路就是竞相压低自己辖区的土地价格,甚至不惜以倒贴的形式(如建好厂房的“交钥匙工程”)。而众所周知,这些土地征地时是要按市场价来给补偿的。最终,大量的征地成本就被迫压在了少量的商品房身上!如果没有商品房对工业的补贴和国家的退税补贴,今天中国社会大量的外向型企业都是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等待他们的只有亏本和破产倒闭一途。

  今天,中国的经济转型希望都寄托在了反垄断身上。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役,永远绕不过去。惟有戮力同心,打赢这场“淮海战役”,中国经济才有可能“风正一帆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