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央企就不能退市?


        在新股IPO暂停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掀起一股借壳上市的热潮。一些没有走IPO程序的企业欲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上市,也有原本寻求IPO这条路的,但因为受阻也欲借壳上市,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公告亦因之频频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

        其实,在这股资产重组大潮中,特别是在临近年关之际,ST类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其退市开始进入倒计时,资产重组也开始进入倒计时,其目的显然是为了避免退市。而对于濒临退市的公司而言,如果不实施资产重组或资产重组不成功,最终“被退市”将是大概率事件。

        日前,*ST凤凰披露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91亿元至5.31亿元。由于*ST凤凰已连续两年亏损,更由于航运业仍处于寒冬之中,如果仅仅依靠*ST凤凰自身之力,在短短的四季度之内,显然是无法实现扭亏的。那么,只有借助外力才能达到目的。其中,资产重组又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保壳方式。

        据媒体报道,*ST凤凰控股股东中外运长航集团只能尽量保住旗下的*ST长油,*ST凤凰只能靠自救。*ST凤凰董秘李嘉华表示,并无人到公司洽谈重组事宜。如果属实并且*ST凤凰无法在四季度实施资产重组,退市将是其唯一命运。

        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修改之后,今年将是那些濒临退市公司的“大限”之年。要么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咸鱼翻身”,要么与资本市场“诀别”。此前“被退市”的都是些国企或民营企业,如果*ST凤凰“被退市”,将成为首家退市的央企,这也是其受到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

        对于央企,市场上不乏质疑的声音。如像中石油等央企因为导致投资者巨亏而成为千夫所指;像中国建筑、中国西电等央企都是通过特批的方式实现上市的,本身就不公平。不仅如此,央企上市后,由于其总股本大,股价的下跌常常带动指数下挫,进而在市场中形成连锁反应,看看中石油、中国建筑、中国西电等央企的K线图,我们就能从中得到答案。

        *ST凤凰虽然有央企的背景,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退市。在市场的规章制度面前,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理应都一视同仁。特别是央企,如果*ST凤凰真的退市了,投资者其实也不应感到奇怪。央企上市可以“特批”,但在退市问题上,不能再享受任何的特权。事实上,对于A股市场而言,打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A股市场的一大“劣根性”就是“三公”原则常常遭到践踏。此前诸多本该退市的公司,因为制度上存在漏洞,而成为其死不退市的“避风港”。这些公司苟活于市场中,不仅导致市场投机资金大肆追逐,也造就了市场上的不公平。如果没有采取重组等措施,*ST凤凰是否会退市,将考验着退市新规能否得到严格执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