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工作督查的报告


对邵阳新宁开展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工作督查的报告
 
根据市经普办《关于开展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工作督查的通知》(邵经普办【2013】13号)要求,第二组组长邓红专带领范跃东、唐卓于2013年10月29日到10月31日,深入邵阳县、新宁县,就第三次经济普各项查前期工作情况、经济普查单位核查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坚持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访问”三到位贯穿核查工作全过程。现将对邵阳新宁开展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的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
这次对邵阳新宁开展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工作督查,我们从10月29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用了3天的时间。整个核查工作,按照听取普查机构组建,普查员选调、培训、普查单位核查库建立、部门资料对比和单位核查(全面清查)工作部署及整个普查工作情况汇报;查阅邵阳新宁县的相关文件、纪要、普查经费预算及“两员”劳动报酬落实、单位核查开展地毯式清查文件通知等实证材料;查看基层“四落实”(普查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情况;督查完成后,上交核实情况表及督查评估报告四个步骤进行。我们工作组的所有成员在邵阳新宁县,冒雨深入到2个乡镇进行了实地面对面的询问,在2个乡镇社区分别选择10个个体户单位进行了逐个核查。先后与新宁县常务副县长孙洪波、邵阳县财贸副县长胡迪芬交换了意见。在新宁县,对质监、工商、商务、税务、经信部门提出了要求。核查结果表明,邵阳新宁县各项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邵阳新宁经普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把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工作抓到实处,邵阳县和新宁县能够按照市会议的要求,高度重视第三次经济普查各项前期工作的开展,都列入了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由常务县长任组长,多部门主管领导及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都专门召开了各种专门会议,签订了层层责任状,按照要求明确了各项职责,精心组织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工作,切实加强了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方案制订到位。市经普相关通知下发后,邵阳县和新宁县统计局对各项通知都进行了认认真真地学习,根据部署要求,对全县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所有个体户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摸底,对摸底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详细地制订并下发了操作可行的实施方案;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地落实。
三是思想发动到位。市经普办的通知下发后,邵阳县和新宁县统计局就如何搞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县政府领导都能够在各类会议的会上专门作了动员强调,对如何实施核查做了详细部署安排,县统计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发动工作。1、开设了“经济普查专栏网站”;2、发放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致调查单位的告知书;3、编写了各类经济普查工作简报,并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成员单位。通过各种宣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各级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认识。
四是普查经费和场地落实到位。一是落实了普查经费。能够按照经济普查的时间跨度、普查范围和工作量等具体情况,迅速拟定《关于安排全县第三次经济普查经费的请示》,制定了《第三次经济普查经费预算明细表》。新宁县2013年安排普查经费100万元,实际到位81万。2013、2014、2015年三年共预算200万。邵阳县安排普查经费200万元,实际财政通过200万。现到位30万。二是落实了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场地。添置电脑、电话、传真机等设备,相关普查制度、进度表上墙,普查简报头、普查办便笺等办公用品已经印好待用,普查机构已经正常运转。三是招聘了两员并制定“两员”补助发放方案。下发《第三次经济普查调查登记与数据处理补助发放方案》。邵阳县已选聘两员1186人,其中普查员795人,普查指导员391人,“两员”报酬预算100万。新宁县选聘两员方案已经做好,核查工作结束以后立即着手进行。“两员”经费没有发放。
五是一线核查到位。邵阳新宁县接到文件通知后,能够贯彻落实迅速,县统计局党组成员带领相关人员能够按照时间推进表,深入细致地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了核查。邵阳县乡镇街道总计25个,已成立普查机构数25个,已核查单位4407个,其中法人单位4091个、产业活动单位316个、个体户23260个。新宁县乡镇街道总计18个,已成立普查机构数18个,已核查单位、其中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数据正在汇总,单位数预计增长10%;个体户户数预计增长12%,达到1.8万个。为了更好地了解邵阳新宁前期工作核查的真实情况,分别在邵阳新宁抽查了2个乡镇2个社区抽查了20多个个体户,逐个面对面的交流询问核查,现场指导乡镇普查员的业务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邵阳新宁经济普查各项前期工作,无论是准备、组织、实地检查,成效都是明显的,但用高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五难”:
1、找证难:第一种情况“证”没办,事业单位没办事业单位登记证,如各乡镇新成立的“六站”、各村委会;第二种情况“证”过期,有些法人及产业单位证已过期;第三情况“证”丢失,林业合作社等法人单位的法人代表已换多人,造成证照丢失。
2、找人难:普查对象的法人代表或业主已外出务工,加上社会人员流动性大,核查时找不到人,这将给普查带来很大困难。
3、配合难:由于经济普查直接涉及到调查对象的营业收入等敏感数据,且普查对普查对象约束力不强,普遍存在不配合或提供虚假数据的现象,直接影响核查及正式登记数据的质量和进度。现场20多家个体户,没有一家提供真实营业收入数据;勉强提供的数据,分不清是年度数据还是月度数据,是总收入还是纯收入。县城20平方米门面,年租金6到7万元,店主说该店年收入只有2-3万元。
4、指标理解难:非联网直报法人单位指标过于复杂,内容填报差错率高。报表指标多,要有一定的财务和统计基础,普查员虽经培训、仍然对报表不熟悉,指标理解错误,漏填、错填现象严重。比如:工业,8个从业人员或者年收入500万元;商业,5人或者营业面积200平方米,达到条件之一的,就可以纳入企业范围,但是普查员搞不清,或者认为要两个条件同时达到。
5、大数控制难:新宁县对个体户摸底,没有加上“营业收入”指标;邵阳县每户个体户只有1.48人,远远低于3.5人的全市平均水平。
五、几点建议
1、要加大普查宣传力度。各县除利用板墙、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普查宣传外,还要出台新措施,一是利用银行、电信、移动及大型超市等普查对象的电子屏幕上进行宣传,普查对象对经济普查的宣传,向社会广大普查对象表明支持和配合县经济普查;二是在正式登记前开展一次大型的普查动员大会;三是在正式登记时发放宣传手册。
2、要联合部门开展“三证补办”工作。与质监、工商、税务、编制等部门联合下文,在正式登记前完成“三证”清查和补办工作。
3、要加强“两员”业务培训工作。各县除选调精干力量参加市经普办的业务培训外,县市区还要精心组织乡镇“两员”业务培训工作。“两员”要扎实学习普查业务,熟练掌握普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