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什么


  互联网电商到底颠覆了什么?这个命题很有意思,我觉得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而言,我个人感觉,互联网电商颠覆的不是商品交易这个核心,颠覆的是一种商品交易的行为方式,改变了很多人进行商品交易的方式方法,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企业打败了传统企业呢?个人感觉貌似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先看阿里模式,阿里巴巴理论上其实是平台模式,他只是让传统企业从线下走到了线上,让大量本来在路边开店的企业到网络上来开店,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对手关系,并不是电商跟商业企业的竞争关系,还是商品企业的竞争关系,确切的说,应该是线上的传统企业打败了线下的传统企业,核心,其实就成了互联网帮助传统企业打败传统企业,所以,他不是互联网企业打败传统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阿里的电商颠覆的什么呢?不是商品,不是传统企业,而是交易方式和交易理念。而且越发现下去越好玩的事情是,线下越成熟的商品企业,在线化的成功率越高,如果说几年前还有一些个人,小卖家在淘宝开店成功的话,现在这个难度就大幅度下降了,因为大量的成熟企业都上线了。所以,电商其实颠覆的不是传统企业。这里面如果说有颠覆的话,那么电商颠覆的可能是原来的线下渠道商,电商拉平了中间链条,挤压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让苏宁,国美这些原先的渠道商收到了极大的冲击。但不管怎么说,互联网电商本身并没有打败传统企业。

 
  金融其实本质跟商品是一样的,金融的商品是什么呢,就是商品,无非这个商品带有风险特征。其他几乎是类似的。所以,这么理解的话,我个人感觉互联网对金融的冲击,也应该是在渠道层面,而不会在金融产品的生产领域里面。我们把金融定义为产品的时候,生产领域指的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弄明白,金融是如何创造收益的。简单的理解,金融是靠发放贷款来赚利息的。或者投资企业来实现收益的。当我们找到一个好的项目的时候,准备给他借钱或者投资,需要用钱,这个时候要找钱,找钱的时候就是销售的时候了。我们销售的是一个金融标的物。带有收益的金融标的物。所以,所谓生产环节就是寻找标的物,然后准备投资或者借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金融最核心的过程。只有颠覆了这个过程,电商才能说颠覆了金融机构,如果无法实现这个环节的颠覆,那么其他领域的颠覆,对于金融机构的颠覆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包括银行在内的很多机构,都把销售行为都给外包出去了,只要金融机构能持续不断的找到好的金融标的物,创造好的收益,理论上是不缺资金的来源的。销售端几无利润可实现,除非什么呢。除非金融机构的产品异常同质化,才可能有销售的强势。
 
  所以,按照互联网电商颠覆的其实是渠道商,而不是生产商的逻辑来看,互联网颠覆金融的逻辑基础就是不成立的,因为销售部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人说,那为什么那么多银行着急拉存款。其实这个问题反过来也一样,是不是银行来了存款就一定盈利呢?本质都是一样的,两者都很重要,但是从市场来看,更好的生产能力其实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市场不缺资金。
 
  很多人推论说现在阿里具备了很好的渠道销售能力,所以进入生产领域是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有很有意思的几个点,按照电商领域的说法,这个命题是不是可以理解说,阿里能卖出很多产品,是不是阿里去生产这些产品也很简单,显然是不成立的。当然很多人说我乱比喻,但是我到觉得介入金融只会比生产这些产品更难,如果阿里要进入生产方,切实的就面临很多问题。这里面就是我一直在阐述的点,就是阿里如何来实现他比现有的金融生产方有更好的优势,生产出更好的金融产品。生产跟销售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事情。阿里其实自己也在致力于解答这个命题,现在他们找到的利器是大数据,至于大数据是否能解答这个命题,我们也拭目以待,但是这段论述,想说明的是,曾经颠覆过商品的互联网电商的逻辑是不适用于颠覆金融的逻辑的。
 
  这里其实我顺带着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余额宝的问题,其实余额宝就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销售环节,而非生产环节的特征,这个领域其实是阿里的优势,但是由于余额宝的生产方其实是天弘基金,最终是需要天弘基金来实现良好的收益,财能确保购买者的利益,阿里其实是被捆绑了的,这就是我一点都不觉得阿里做这种销售行为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的核心。因为一旦出现亏损,阿里损失的其实是信誉,而要确保不亏损,阿里则会付出更大的成本,而非传统的商品销售,投入是边际效应递增的行为。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其实是销售越大,难度越高的行为。
 
  而阿里如果要往前走到生产方去,自己做金融产品生产,我想阿里就明显脱离了平台的概念了,成为了金融产品生产方,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阿里的平台能否维系?这个问题有点拗口,我们简单理解是,如果你是生产一个变压电器的公司,而阿里也是生产类似的产品,那么我问你,会不会把产品放到阿里上去卖?我想只有傻瓜才会去这么做。阿里现在定义是个平台,所以大家会把东西都放到上面去卖。但是有一天阿里说,我不但要做平台,我还要做生产方,你们谁在我这里卖的好的东西,我就自己干。那行,估计所有的人都撤走了。留下来的都是垃圾,平台也就是失去了。其实,平台之所以是平台,是因为跟谁都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大家愿意跟他玩,但是如果他也下海了,对不起,你一个人玩吧。我们走了。
 
  所以现在很多人利用阿里平台的优势来支撑阿里金融的优势的说法,我觉得是很难同时存在的命题,阿里金融和阿里平台,只能二选一。同时存在必然又一个优势会被打破。很多人会说,那也只是说阿里希望打造的金融平台吧。金融产品不销售了,但是阿里有很多的商品平台,还是可以继续存在的,这个命题,很难解释,但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我感觉是阿里一旦成为了银行,支付宝就会岌岌可危。支付宝能让各家银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各家银行的杀伤力非常有限,各家银行不会对支付宝进行过多的抵触,但是如果有一天阿里自己成为银行之后,支付宝就失去了平台的价值,各家银行无论于公于私,切断跟支付宝的合作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你们见过工行里面用中行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么?极少。就是这么个道理。
 
  支付宝现在的支付体系的建设其实还是离不开银行的,最终落地还是在各家银行的银行卡上,所以很多人说余额宝抢夺了很多银行的客户资源,事实上这个是双刃剑。抢夺多了银行的客户,银行就不跟你玩了呗。支付宝说,不玩就不玩,那行,我自己开个银行。行,你开银行了啊,那我们都走光了吧,你自己玩吧。回到最后阿里银行成为了支付宝唯一挂钩的银行。事实上这个世界是讲究合作的时代,什么钱都想赚的公司,我估计很难成功。阿里的封闭性其实很差。是个问题。